方德万谈“中国、一战与20世纪的中国宪政”

发布时间:2014-04-21浏览次数:25

  

48日下午,思勉人文讲座第188讲在闵行校区人文楼5303学术报告厅举行。英国剑桥大学中国近代史教授方德万(Hans van de Ven)做了题为“中国、一战与20世纪的中国宪政”的报告。本次报告由思勉高研院研究员张济顺教授主持,历史系及思勉高研院教师许纪霖、茅海建、阮清华、唐小兵、李文杰、王燕等参加了此次讲座。

方德万现任剑桥大学中国近代史教授。他先后在荷兰莱顿大学、美国哈佛大学学习中文及中国历史,获学士、博士学位,曾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校区从事博士后研究。其学术兴趣主要有1949年前的中共党史、中国近代军事史、18501950年中国的国际化、中国海关史。著有《从朋友到同志: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991)、《中国的民族主义与战争》(有三联书店简体字版)、《从过去决裂:海关与现代性在中国的全球起源》(2014)。

方德万教授讲座的主题是20世纪早期中国宪政困境的缘起和20世纪中国宪政传统。主要内容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向德国宣战造成的宪政危机,以及由此造成的对中国长时段的影响;第二部分是1919年巴黎和会期间中国所出现的宪政危机,并侧重于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的表现;第三部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所出现的宪政危机。

在第一部分的讲述中,方德万教授提出了两个概念,即Constitution MomentsReal Politics,强调不要从抽象的概念来分析政治,而要看其确实的政治行为。方德万教授通过对此一阶段“府院之争”的分析,提请大家注意三个重要日期,即191729日、1917314日、1917814日,进而提出“中华民国根据什么法律、什么手续宣布参加战争”这样一个重要问题,并由此引出20世纪早期中国宪政困境的缘起。第二部分主要讲述在1919年顾维钧巴黎和会上的表现,即顾维钧认为可以通过法律手段收回中国丧失的权力,但威尔逊认为中国处于“历史的候车厅”(the waiting room of history),即顾维钧根本不了解日本的状况和威尔逊的想法。在这一部分,方教授提出了一个重要概念,即Constitution Agenda,包括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特别是税收)、公众利益与政治竞争的矛盾、统一的国家和扩大公共范围的矛盾、怎么决定中国在国际化中的地位、中国文化与现代化世界的矛盾五个方面,并认为可以用这五个方面考虑中国20年的政治史。第三部分主要介绍了其新书《中国的战争:19371952》,论述了汪伪政府建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过程中的宪政危机。

讲座完毕后,历史系及思勉高研院多位老师、同学与方德万教授展开了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