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立谈“外求、内省或践履:朱子‘脱然贯通’重探”

发布时间:2014-04-15浏览次数:26

  

42日中午,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青年研究员张子立做客第71场思勉午餐沙龙。他演讲的题目是“外求、内省或践履:朱子‘脱然贯通’重探”。本次沙龙由哲学系陈赟教授主持,来自哲学系的陈立新、付长珍、张立立、张缨、陈乔见,思勉高研院的李文杰等老师以及哲学系、历史系等院系的部分博士生、研究生等参加了本次沙龙。

张子立老师首先指出,脱然贯通是朱子以格物致知为重点的工夫论所要达到的最终境界,但就脱然贯通的诠释问题,学术界的相关论述还显得不过充分。特别是在朱子那里,由“格一草一木”所展现出来的经验知识的外求进路与“格物所以明此心”所展现的道德见识的内省进路之间存在着鲜明差别,使得对贯通的理解存在众多的困难。接下来,张老师通过对朱子文本中关于“格物致知”与“脱然贯通”的材料的细致分析,指出在朱子那里格物致知的工夫必须兼综外求与内省两个方面,任何纯粹以其中任何一方来诠释贯通的进路都是片面的。事实上,外求的进路只是格物致知的第一层面的功夫,而道德的内省也不过是格物致知的第二层面。进一步,张老师分别从“以经验认识模式来解释‘贯通’的困难”和“以内省之道德见识解释‘贯通’的不足”两个方面分别展开讨论,指出前一种进路一方面不能照顾到朱子哲学中“理”的两个层次,即经验性质的原理和作为万物存在根源的“太极”之间的不同,另一方面也与朱子自己的论述相抵触。特别是,这一进路更不能诠释朱子“粗便是精、小便是大”等表述。而后一种进路虽然照顾到朱子格物致知论中,内省相对于外求所具有的更为根本的地位,但它同样不能解释“粗便是精、小便是大”的表述,特别是它与朱子所继承的儒家成德之教中的人欲净尽、知行合一的境界还相差一间——在张老师看来,这是朱子格物致知功夫所要达到的第三层次。在以上的分析后,张老师通过借用刘述先生所谓的“异质的跳跃”的表述,指出,朱子那里的脱然贯通,实质上是知至、物格与明德的态,它在前两层面工夫的基础上通过一种异质的跳跃所获致,而这才是贯通之实义。接下来,张老师从形上与形下之异、概念内容的有无之异、实践性有无之异等三个方面,分析了脱然贯通的境界相对于外求与内省两层面功夫所获得的经验知识与道德见识的异质性,从而表述“脱然贯通必须是一种异质的跳跃”。最后,张老师还通过与康德反省性判断力的比较,指出了朱子那里的贯通所具有的独特性,并进一步作了总结。

随后,张老师还就各位参与老师的提问,如朱子哲学中的经验知识与道德知识之间的关系,王船山对朱子贯通理论的批判、朱子哲学中的道德问题与现代哲学的道德问题的差异、朱子哲学中的物、事、理之间的关系以及中国哲学研究过程中的中西比较等相关问题展开了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