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凤旋谈“城镇化:概念、国际经验与我国新城镇化”

发布时间:2014-03-03浏览次数:12

  

1225日,香港大学地理系薛凤旋教授在闵行校区资环楼554会议室做了题为“城镇化:概念、国际经验与我国新城镇化”的学术报告。城市中心主任宁越敏教授主持报告会,中心副主任孙斌栋教授以及校内相关专业博硕士研究生参加了此次报告会。

薛凤旋教授就城镇化的概念内涵、国际经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城镇化发展以及新型城镇化的提出与发展方向等内容进行了讲解。薛教授首先从城镇化的概念着手,指出城镇化是一个宏观的社会过程,其包括经济发展、空间发展、社会发展三个次过程,并与城市化具有相同含义。然后,在介绍城镇化的全球经验时,薛教授重点介绍了印度的城镇化发展特点,并通过对比全球不同地区的数据指出城镇化水平的高低并不一定和经济发展水平呈密切的正相关关系,指出中国在城镇化过程中不必过于强调城镇化率的高低。其次,薛教授在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城镇化发展时,将我国的城镇化划分为三个主要时期:1949年至1978年为第一时期;1979年至2009年为第二时期;2010年至2030年为第三时期,其中重点介绍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城镇化的经验与特点,指出新经济是拉动我国城镇化第二时期发展的主要力量,但同时CBD、开发区、高自有率商品房、市镇政府白宫化、新娱乐消费用地、棚户区、城市福利二元化、粗放用地等现象也成为过去几十年我国城镇化的代名词。最后,薛教授就新型城镇化的提出、发展方向以及存在的风险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未来城镇化发展需要思考的问题,其中特别强调扩大内需的同时还需要继续加强出口导向型的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宁越敏教授对报告作了点评与总结,认为薛教授的观点新颖,值得思考,并提醒学生做对比研究时应当注意空间尺度的问题,同时宁教授也提出城镇化应当是经济发展的自然过程,面对第三次工业革命,外向型经济应当如何发展、如何应对世界市场的转型升级、以及未来三十年如何继续从全球化过程中受益等问题都十分值得进一步研究与思考。在场师生分别就香港城市化动力机制、上海自贸区建设等问题同薛教授进行了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