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上午,山东大学民俗学研究所所长张士闪教授在社会发展学院525会议室做了题为“礼俗互动中的乡土社会”的学术讲演,讲座由我校民俗学研究所徐赣丽副教授主持。
张教授以“河北永年县古城村梅花拳研究”为个案进行探讨,主要讲述了乡土传统与国家治理的关系,即在国家神圣性前台、世俗性后台的治理策略下,世俗性本身的动态特质决定了乡土传统是礼俗互动中建构而成的。张教授首先提出中国社会与欧美社会的差别在于,中国具有长期稳定延续的民间传统,且国家经常将民间文化吸纳进官方话语,比如妈祖信仰,还比如南方的许多小吃、茶叶的叙事,都和乾隆皇帝有关。如果用民俗政治学的角度思考,国家与社会二分的权力格局似乎并不能解释文化传统的生成机制。礼俗互动切入乡村社会学的研究,是否可以厘清其发生机制和运行脉络。
紧接着,张教授介绍了永年县古城村的田野点,他曾在这个田野点里度过了14个春节,且这个村落最具特色的就是它的武术传统,张教授通过对该村“文场”、“武场”的分析,利用长时段的人口数据和对村民的跟踪调查,着力解释了一个普通华北村落如何通过体育的民俗行为勾连起民俗生活的点点滴滴,特别是在对该村庙宇形象的勾画上,张教授生动地凸显了村民如何通过武术活动来进行宗教实践并与国家对话的权力图景,在长期的民俗行动中,村民通过挫伤磨合来实现礼俗互动,并完成其主体间性的表达。另外,张教授还特别指出“风俗”一词更能传达乡土社会礼俗互动的外在表征,因为从古城村历史与现实的叙事来看,文革也好、非遗也好,似乎都如一阵风吹过,在礼俗互动的机制中,“风过无痕”是民俗最强大的生命力所在。
我校民俗学研究所所长田兆元教授在评议中指出,张教授的研究着眼乡土社会中的礼俗互动的分析框架,对“软的”权力的文化网络进行了充分论证,扎实的学风值得同学们学习,而且张教授自己作为梅花拳的传承人,身体力行地参与民俗实践与民俗研究,这一精神更值得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