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哲非谈“谷腾堡在中国”

发布时间:2014-01-31浏览次数:88

  

1217日,思勉人文讲座第177讲在闵行校区人文楼5303学术报告厅举行。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历史系Christopher A. Reed(芮哲非)教授做了题为“谷腾堡在中国”的精彩讲座。讲座由中国语言文学系杨扬教授主持,美国卫斯里安大学亚洲语言文学系的吴盛青教授担任翻译。

芮哲非教授1996年获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柏克利分校文科博士学位,1997年至今一直执教于俄亥俄州立大学,是中国现代史专家。研究领域包括中国技术史、商业史、晚清政治以及民国时期的上海政治等。其著作有:《记忆的源泉:上海“点石斋画报”及其在唤醒历史记忆中的作用,18841949》、《中国现代文学与文化》(20019月)、《火神之子:上海印刷机生产商,18951932》、《中华民国》(19954月)。2003年秋天,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其新作《上海的谷腾堡:中国印刷业的资本主义,1876-1937》,这是芮哲非教授1991年至1993年在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工作的科研成果。

该主题演讲是一部书稿的具体展开(Gutenberg in Shanghai: Chinese Print Capitalism, 1876-1937 ,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Press, 2004),主要是讨论机器印刷自19世纪晚期进入中国之后,尤其是集中到上海之后,对中国文化的现代性所产生的影响。当机器印刷进入中国初期,人们并没有予以重视,但随着机器印刷逐步取代中国传统的活字印刷和雕版印刷时,人们也仅仅是从行业角度感受到外来“奇巧淫技”的侵害。只有当机器印刷与书报期刊的出版联系在一起,形成产业,在社会上广为流传时,一些有识之士才意识到需要加入这一新兴行业。当然,作为产业,机器印刷最集中在中国的上海,这也可以作为解释为什么上海在近代会成为中国现代文化中心的一个旁证材料。以往研究比较多地从观念层面或是历史层面来理解中国的现代性的形成过程,强调一些西方观念的影响以及重大历史事件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而很少从印刷技术等较为具体却实际构成了中国现代产业文化的角度,来分析中国社会、文化的现代性。在讲座中,芮哲非教授还详尽地梳理了包括卡特、张秀明、张静庐等在内的学者的观点。

他的演讲激发了在场学生的思考。芮哲非教授认为,尽管谷腾堡时代遇到数字化时代的侵袭后看似终结了,但谷腾堡革命还没有退场,他呼吁采用跨学科的研究方式,从政治、文化、历史等多种角度介入到出版印刷业的研究中。最后,主持人杨扬教授就中、西方学者的不同研究视角和商务印书馆所呈现的20世纪中国新文学中心难移的问题与芮哲非教授展开了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