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哲学系第21次哲学沙龙在闵行校区人文沙龙举行。哲学系王寅丽副教授做了题为“行动与自由意志:阿伦特的奥古斯丁论题”的报告。此次沙龙由哲学系葛四友副教授担任主持,哲学系方旭东教授、郝旭东副教授、张小勇博士等出席了沙龙。
主讲人从诞生性和自由意志两方面考察阿伦特对奥古斯丁自由观的解读,进而论证阿伦特的一个重要想法是:行动与意志在人的“诞生性”境况上存在着某些深刻的关联。第一,基于诞生性的行为。主讲人认为行动的基本含义是开端启新的能力,它在存在论上根源于诞生性(natality)的人之条件,这一点在西方思想史上是由奥古斯丁所揭示的。而人作为“开端”有两层含义:对于一个业已存在的世界来说他既是一个新来者(newcomer),一个新的开始(new beginning),又是开端者(beginner),具有行动,即开端启新的能力。接着主讲人分析了阿伦特对奥古斯丁“诞生性”概念的处理,主讲人认为阿伦特坚持的诞生命题同时蕴含着自由原则的观点是找不到根据的,诞生性跟自由原则的联系需要到一种内部的精神能力那里去寻找。第二,奥古斯丁对意志的发现。阿伦特认为奥古斯丁摆脱了早期摩尼教的善恶二元论之后,在意志概念上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奥古斯丁发现意志的冲突不是善和恶两种力量的交战或肉体和精神的对抗,而是意志自身陷入的对抗。阿伦特指出,奥古斯丁在自己在充满挣扎的信仰历程中发现了意志的一般特征:“当心灵命令身体时,他立刻服从,当心灵命令自身时,却遭到了反抗。”它既愿,又不愿,既不能完全地命令,也不能完全地服从。第三,意志的时间性。主讲人认为阿伦特在后期著作中考察了意志分裂问题在奥古斯丁那里的克服,并从时间性的角度对意志做了考察。主讲人指出阿伦特大胆地推论出,《忏悔录》十一卷通过对时间的著名反思所阐明的心灵内在的时间性,其真正意图在前谓“开端命题”中才得到澄清。对此,主讲人认为阿伦特把奥古斯丁的意志概念联系到他的诞生性表述是相当独特和原创的解释。最后,主讲人得出结论:阿伦特既肯定了在基督教思想史上奥古斯丁通过对内在自我的发现,揭示意志自身分裂的意涵,从而批判了近代政治思想中的意志主体,又把他的意志概念联系到他的诞生命题,在心灵时间性上肯定了行动的创新力量。
在讨论环节,参与沙龙者从各自的学科背景出发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主讲人一一做了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