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著名美学家、北京大学叶朗教授应邀,为我校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美在意象的理论框架”的精彩演讲。讲座由中文系朱志荣教授主持。
叶朗教授首先引用冯友兰先生的说法——讲哲学、学哲学必须从哲学史讲起、学起,提出人文学科的理论建设必须“接着讲”,而不是“照着讲”。五四以来的大师都有几个共
点,即深厚的中国文化功底、比较深的西方文化修养和沟通、融合中西文化并做出贡献。他极力推崇宗白华、王国维和朱光潜等先生,说他们具有中西融贯的大师气象。而美学学科必须从这些大师接着讲,才能不断创造、突破。
其次他具体阐释了美在意象的三个特性。其一,美感不是认识,而是感性体现,美感是当下的、直接的;其二,美感是“现成”,即通过直觉而生成一个充满意蕴的完整的感性世界。其三,感性意象世界照亮一个真实的世界,宗白华说:“一切美的光是来自心灵的源泉:没有心灵的映射,是无所谓美的。”中国古人对于自然万物的态度来自生命自然体的沟通,重视心灵深处的精神体验。
第三,叶朗教授认为美在意象是对中国古代美学品格的继承,同时又是对时代要求的回应。古代思想中包含了丰富的美学理论资源,他引用柳宗元的话:“美不自美,因人而彰。”认为这是消解了实体化的、外在于人的“美”;引用马祖道一的话:“心不自心,因色故有。”这是消解了实体化的、纯粹主观的“美”。自孔子以来对美育就非常重视,认为审美活动参与塑造人格,进而参与社会活动。而21世纪的今天,人们的物质生活追求同精神失去平衡,物质的、技术的、功利的占压倒性优势,挤压、驱逐人的精神和心灵。关注心灵、精神是时代的呼声,而美在意象是对其的回应。
讲座结束后,叶朗教授与在场师生进行了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