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跨学科主题沙龙”――“基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转型性变革的素质教育区域推广研究”

发布时间:2011-07-07浏览次数:4

2011年度第三次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双月“跨学科主题沙龙”于74下午在中山北路校区理科大楼A204室成功举行。

本次沙龙围绕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小微教授主持的基地重大项目“基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转型性变革的素质教育区域推广研究”展开,沙龙由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助理李家成博士主持。来自社科处的许红珍处长费斌副处长、金武刚副处长,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的杨小微教授、王保星教授、李家成博士,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副主任丁金宏教授、汪宇明教授,中国现代思想所所长杨国荣教授、郁振华教授,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崔允�t教授、柯政博士,俄罗斯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军博士、陈建华教授,中国文字研究中心副主任董莲池教授、潘玉坤博士等出席了本次沙龙。

杨小微教授首先介绍了“基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转型性变革的素质教育区域推广研究”的课题立项与实施概况、主要研究成果以及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该项目是基于学校转型性变革的实践,探讨素质教育在我国东、中、西部展开区域推进的现实条件和发展路径。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组不仅进行了相关调研,而且搭建了以区域研究为主题的对话与共享平台,如举办“京沪基础教育圆桌论坛”,与首都师大宁虹团队展开对话交流,以“基础教育京沪快线”为平台与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合作举办论坛和互动。

项目组在学校变革与素质教育区域推进的现状调研,学校变革的深度研究与区域推进的广度辐射等方面取得了成果和经验,总结概括了学校变革及其区域推进中的合作类型及策略并展开反思,基于实践尝试推进理论创新与方法论建构,提出了学校与区域两个层面交互建构、大学与中小学互动分享、以深度介入的方式实现深度合作等创新性理论见解,最后还就“推广”与“扩散”的较量、均衡与差异纠结、理想与现实的落差等问题提出了讨论。

基地跨学科主题沙龙与会专家们对该项目研究的思路、内容和意义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就课题所涉及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提出了意见。如,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的汪宇明教授提出了素质教育区域推广中区域概念的问题、区域推进基于什么样的尺度以及均衡与差异的关系问题;丁金宏教授利用最新人口普查数据与以往的比较,证实中部发展“塌陷”,以说明基础教育区域均衡的重要性问题;中国现代思想研究所的杨国荣教授充分肯定了学校变革的重要意义,并从民国时期、建国后17年、文革期间以及改革开放30年这4个时期的特点及演变,提出了教育中的规范性、基础性与自主性、创造性之间的关系问题,认为当今的学校变革应更加重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培育。

参与沙龙的专家们也对课题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如课程与教学研究所的崔允�t教授认为课题很有价值,但还可以更明确地将解决公平与均衡问题的“区域”界定在“县域”;学校变革这种“静悄悄的革命”比较适于做个案研究,以更深刻地揭示出学校变革的内在特征。柯政博士也希望项目组能更加重视证据的表述。思想所的郁振华教授指出国文素养的欠缺与不均衡发展,是基础教育发展中面临的重要问题。等等。金武刚副处长希望项目组能从项目成果中提炼出政策咨询报告及时提交教育部。

项目主持人杨小微教授对与会专家提出的意见与建议表示感谢,并对其中一些问题做出了回应。

最后,会议主持人李家成进行了总结,指出课题组的研究人员做了大量的工作,有关的政策建议以及对行政管理人员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化。不同学科、不同的领域从区域的角度、从学校变革的角度、从文化的角度对教育变革进行探讨,有助于更有深度地理解和实施教育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