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终身教授报告会第17场:茅海建谈“张之洞的别敬、礼物与贡品:晚清上流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

发布时间:2013-12-04浏览次数:154

1114日下午,2013年终身教授学术报告会第17场在闵行校区人文楼报告厅举行。历史学系茅海建教授应邀做了题为“张之洞的别敬、礼物与贡品:晚清上流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的学术讲座。晚清史、近代海军史著名学者姜鸣教授担任点评嘉宾。

晚清官场贪渎成风,官员之间送礼送钱已成为常态,慈禧太后晚年也以贪出名,每次生日的贡品,都是其重要的财源。然而,上述现象,尽管在清代笔记小说中有大量的记载,今人也有一些相关的论述,但给人的总体感觉,仍是比较笼统,建立不起清晰的印象,最重要的原因是找不到大量可靠且准确的证据。茅教授在查阅“张之洞档案”中,存有一些文件,可说明其当时送礼、送钱,特别是给慈禧太后进贡的具体情况,于是随手抄录,积少成多,有了较大的数量,由此而撰成论文“张之洞的别敬、礼物与贡品:晚清上流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此文或也可以说明晚清上流社会生活史中的一个剖面。本次讲座即是对该论文的介绍。

讲座中,茅教授首先介绍了张之洞个人情况,就经济与财政的层面来看,张之洞向来属大手笔,其办工厂、练兵、办学堂等新政事项,开支极大,平时还养着相当大的幕僚羣体,所费皆糜,他需要大量的金钱,搜刮的本事也很大。但张之洞搜刮之财,多用于其事业,并没有大量自进腰包,他不是一个贪官,甚至死后竟无钱来办像样的丧事。接下来全面介绍“张之洞档案”中有关别敬、礼单与贡折等材料,具体说明张之洞支付别敬、赠送礼物的情况。“张之洞档案”中有一些送王公大臣的礼单,数量虽然不多,但很能反映张之洞的做事方式与做人心计;比如,光绪二十四年,大学士徐桐八十大寿,张之洞礼物仅是礼物四色,价格竟在银二十两之内。张之洞送如此“薄礼”,恰是出自对这位理学大师内心世界的深刻理解;因为这样对徐桐来说更能合心惬意,更能引起关注。庆亲王奕劻是著名的大贪,光绪三十三年,奕劻七旬大寿,张之洞也投其所好,送了一份重礼,价值不菲。最后大篇幅的介绍了张之洞向慈禧太后进贡,尤其是慈禧太后、光绪帝逃亡西安时期的情况。张之洞虽是清流出身,但到了此时,仍不免须花费很大精力和财力来办理送礼与进贡,而他的礼物与贡品中,竟有相当部分是书籍与文具,依旧显露出其书生本色。

姜鸣教授做了讲座引论与点评,肯定了茅教授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加深对晚清官场送礼现象的直观印象。并就自己多年的相关研究畅谈心得,认为晚清清流人物需要重新审视,他们表面标榜清流,实质背后都与政坛大佬有着千丝万缕的紧密联系,清流健将张佩纶不断将朝局动向密报给直隶总督李鸿章,并积极参与谋画李鸿章主持的各项洋务运动,马江之战后,张佩纶流放张家口,李鸿章安排自己的幕僚,也是张的最好的朋友章洪钧任宣化知府,照料慰顾,最后还将自己心爱的女儿嫁给他,陪伴他走完人生寂寞的下半程。就这些方面可以看出,李鸿章是将张佩纶视作自己的衣钵传人,而张之洞受到同乡大佬李鸿藻的鼎力支持,外放出任山西巡抚,成为地方大员。他特别指出,历史的突破往往来自于重要细节的发现,史学研究要从关注细节入手,特别是重要人物的书信或电报,尤其是涉密的书信或电报,往往成为后世研究前事的重要佐证,其史料价值远远高于野史笔记,甚至能弥补官方档案的不足,解开历史之谜。报告结束后,茅教授与在场师生进行了问答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