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耐德谈“历史是进步的?——近现代中国对进化论的批判”

发布时间:2013-11-28浏览次数:287

118日下午,德国哥廷根大学现代东亚研究中心主任施耐德(Axel Schneider)教授在闵行校区人文楼5303学术报告厅给广大师生带来了题为“历史是进步的?——近现代中国对进化论的批判”的精彩讲座。本次思勉人文讲座由历史系许纪霖教授主持,来自各院系的百余名师生参加了本次讲座。

施耐德教授首先介绍了西方思想脉络下的进步史观,他认为进步史观的出现背后有科技革命、资本主义发展的社会经济背景。施耐德教授指出,牛顿物理学所带来的一种量化的、线性的同质时间,为进步观念的出现提供了基础。同时,进步史观使得世界“历史化”、“相对化”,传统的神圣宇宙观被瓦解了,“历史”成为了建构政治社会秩序的合法性源泉。接下来,施耐德教授对于“进步”与“进化”观念的观念做出了精彩的分析,他认为“进步”(progress)是一种线性的、向善的、有规律的历史目的论,而“进化”(evolution)则主要是生物学意义上对于环境适应的演化,不具有道德意义上的善恶之分,因此也没有强烈的向善论和线性向前的目的论观念。

从西方传入的进化论在清末民初席卷中国,根本颠覆了传统中国的历史循环论。然而与此同时也出现了反进化论的思潮,它既来自对进步主义的怀疑,同时也从中国思想传统中吸取养分。施耐德教授总结出了近现代中国知识分子分别从民族文化认同、社会伦理、道德哲学与佛教思想资源对于进化论批判的四种类型,并指出这些批判侧重于对于时间、历史、人性的分析,并没有能够有力的回应当时的政治、社会问题,因此而属于一些比较边缘的声音。但是,由此可以理解中国现代性的复杂性面向。施耐德教授还提到后现代主义对于“大写的历史”的解构以及对于“进步”观念的怀疑对当今历史学所造成的冲击。

接下来,许纪霖教授进行了精彩的点评。许教授从现代性背后的宇宙观与历史观这一宏大背景入手,指出原来具有“神”或“天命”的有意义的世界被牛顿以来的机械论的世界观所替代,由此而带来的是韦伯意义上的对于世界的“祛魅”。机械的、被对象化的世界无法为人类社会提供“意义”,于是人类转向自身的“历史”来实现自我立法,通过一种向善的、有未来的线性进步史观来建构人类的政治社会秩序与意义世界。

讲座最后,现场师生就鲁迅与章太炎的历史观脉络、革命与进步史观、进步观念对于“历史时间”的理解以及传统史学所面临的困境等问题,与施耐德教授进行了充分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