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讲坛:罗威廉谈“包世臣与十九世纪早期中国的农业改革”

发布时间:2013-11-14浏览次数:167

2013114日上午,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历史系讲座教授、东亚研究项目主任罗威廉(William T. Rowe)做客大夏讲坛,在闵行校区图书馆一楼报告厅,做了题为“包世臣与十九世纪早期中国的农业改革”的学术报告。讲座由我校历史系姜进教授主持,历史系刘昶教授翻译。美国德克萨斯A&M大学王笛教授、历史系张济顺教授、茅海建教授等师生参加了报告会。

讲座开始之前,姜进教授对罗威廉教授的学术领域和成就做了简单介绍。罗威廉教授在中国城市史研究领域有卓越的建树,其《汉口:一个中国城市的商业和社会》和《汉口:一个中国城市中的冲突和社区》成为经典之作。另外,他还著有《拯救世界:陈宏谋与18世纪中国的精英意识》和《七个世纪的血雨:一个中国城市里的暴力》等。同时,罗威廉教授还担任许多重要学术杂志的编委,在国际上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讲座伊始,罗威廉教授对包世臣的出生、经历和思想等做了扼要介绍。在接下来的讲座中,罗威廉教授主要从人口和生产力、农业实践、财富、供应、农业与商业、海上贸易、国家的角色等七个方面对包世臣的农政思想和十九世纪中国农业改革阐述了自己的看法。与其他学者不同的是,罗威廉教授主要认为,包世臣并不是西方经济意义上的“自由主义”者,更可能是“功利主义”者,因为他坚决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率和生产力,强调减轻税收压力和农业人口的其他负担,一直提倡维持“国力”的重要性。罗威廉教授还认为,包世臣是一个深具影响力的政策提出者,聪明、广见博识且勇于创新,受到了同时代的人尊重和赞赏,但又指出,包世臣比较幼稚,这在其处理饥荒和财政问题的过程中暴露无遗。在包世臣一生的经历当中,他一直表现出对农民的同情并考虑到国家的经济状况,他的经世致用思想领先于时代。总的来说,包世臣的一些思想在实践中取得成功,但仍未能解决十九世纪中国所面临的问题。

讲座结束后,罗威廉教授与台下师生进行了良好的互动。分别就包世臣经世致用思想与同时代其他经世致用学者的异同、十九世纪中国变化的原因和包世臣乌托邦思想与经世致用思想的关系等问题展开了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