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庆终身教授学术报告月第二十七场:牟发松教授谈“达”与“风流”------汉唐士风变迁的两个关键词”

发布时间:2010-11-22浏览次数:11

 

20101122日上午八点半,华东师范大学校庆学术报告第二十七场《“达”与“风流”------汉唐士风变迁的两个关键词》在闵行校区第二教学楼214教室举行。此次报告是由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中国唐史学会理事牟发松教授担任主讲,由复旦大学张伟然教授担任点评。

不到八点半,教室里已座无虚席,同学们大多慕名而来,对此次主题非常感兴趣,牟教授风趣幽默的报告方式也受到同学们的热烈响应.牟教授指出,魏晋之际兴起的恣情任性、不拘礼数的士风,时人及后世多明之为“达”,实际上儒家和道家,对“达”及“达人”却有不同的解释,竹林名士基于道家思想的“达”,重在于率真、自然而然,是“玄心”的自然流露,才情的表现,也是特定背景下的产物,到两晋之际,“达”的内涵及其表现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汉代出现的“风流”一词,指社会风尚及其传播,并被赋予了儒家的“教化”和“移风易俗”之意。史籍以“风流”形容汉末党锢“名士”的正气、风骨及其影响。两晋时,风流成为名士的要件,其主要内涵为精神、个性之美,特别时神韵、仪态之美。南朝的吴歌、西曲中,进而在梁陈宫体诗乃至唐代诗歌中,风流的意涵已经指向“佳丽”的服饰声色之美,指向两性间缠绵浪漫的情爱,成为“风流”涵义新的重要构成。

此次讲座,牟教授分析了“达”和“风流”的演化,深刻揭示了汉唐间社会历史特别是士风的变迁。
    
最后,张伟然教授做了精彩的点评,同学们对张教授一直久仰大名,此次作为点评到来,受到同学们的热烈欢迎,张教授对于“达”与“风流”这两个关键词也作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引起了同学们的热烈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