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 《子藏》:为诸子继绝学 ――华东师范大学《子藏》工程巡礼

发布时间:2010-07-26浏览次数:25

陈鼓应(台湾大学教授)

谈到编《子藏》,我立刻联想起编过《老子集成》、《庄子集成》、《墨子集成》的严灵峰先生。先生倾其家产于古籍传承事业,极其可亲可敬。如今编《子藏》,也是对先生事业的一种继承和拓展。关于编《子藏》的重要性和难度,我可以打一个

比方:前几年青藏铁路通车,这项大工程震惊了世界。外国人觉得在海拔如此高的冰天雪地之所修铁路,实在是不可思议的事情。那时有部纪录片,名叫《不可能的任务》。如今编《子藏》,就其难度而言,也是一个“不可能任务”,是非常不简单的。   上个礼拜我在台湾参加一个选拔评鉴赴欧美各国的公费留学生的会议,看了一共十几个人的申请材料,发现这些年轻知识分子个个优秀,外语水平尤其出色。可他们研究的课题,和中国传统文化完全无关。于是我深深感叹,我们的一流头脑,却都在用来研究别人的东西。

《子藏》这一事业,不仅是华东师范大学的事业,也是我们大家的事业。

李学勤(清华大学教授)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周秦汉魏诸子著作繁多,内涵广博,是祖国优秀文化传统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历代大量版本注释,多难觅见。如能汇集成为《子藏》,实在是功莫大焉。

华东师范大学计划投入巨大人力物力,启动《子藏》编纂这一工程,是一项极有意义的决策。华东师大在历史学、哲学、文献学等有关学科方面,都有深厚积累。近年成立先秦诸子研究中心,辑印《诸子学刊》,有很好的影响,已为《子藏》工作准备了良好基础。

有几点想法,供华东师范大学参考:其一,所选子书,品种尽可能宽,将学者论为“疑”、“伪”的都包括在内(如“子华子”,“关尹子”之类),我个人是赞成的,惟望在“提要”中作出说明。其二,注释所收的下限,最好明确,当前通行的现代注本,许多是精校精注的佳作,能否收入,不收应如何向读者说明和介绍,俱盼考虑。其三,港澳台以及国外注本,似尚须补充,那些收或不收,也希有界定。台湾严灵峰《周秦汉魏诸子知见书目》所录,可以参考。

傅璇琮(清华大学教授)

《子藏》不仅是华东师范大学的一个项目,应当说它还是一个国家级的大项目,这是一件非常令人兴奋的盛事;从学术的角度、思想的角度来说,这部书都是很有价值,很具数据性的。盛世修藏,功莫大焉。《子藏》出版后必将大大推动海内外的子学研究,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增添光彩。

《子藏》编纂工程也是上海市目前最大的一项学术文化项目,称得上是上海市文化建设的大手笔。《子藏》出版后可以成为上海市文化建设标志性工程,必将为保持和提升清末以来形成的上海在中国文化研究中的半壁江山的地位起到重要作用。上海市和华东师范大学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启动《子藏》编纂工程,是一项极有意义、颇具眼光的战略决策,必将会受到学术界、文化界的广泛欢迎和支持,必将会在海内外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萧汉明(武汉大学教授)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学术繁荣的黄金时代,诸子学便是这段时期的学术结晶,所以开展这样一项工作,意义实在很大。我们现在纵向搜罗有关每部子书的注疏之作,当然可以反映诸子学在每个时代的反响,其历史价值就可以体现出来,如今诸子著作还远远没有搜罗完,很多东西没有研究彻底,所以还需要进一步加以研究;这个工作――包括《儒藏》、《道藏》在内――的意义,如果说得大一点,相当于欧洲十六世纪文艺复兴时代所做的事情,我们没有做,现在再补过,因为现在经济条件具备,所以应该抓紧机遇做好这件事情。

中国人如果不在自己的文化基础上发展自己的文化,光学外面的,那是远远不够的,新文化必须建立在自身文化深厚的底蕴上,这个民族才有希望,所以我们修纂《子藏》是为后代做的事情,是建设新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不比《儒藏》、《道藏》的意义小,而且可能还要大。 

 

  

时间:2010年7月10

地点:北京海淀区某酒店

方勇(华东师范大学先秦诸子研究中心主任、《子藏》工程负责人)

主持人:梁枢(《光明日报》国学版)

主持人:我想先请您从学术史或文献史的角度做一个梳理,看看前人在子学文献资料收集、整理、研究方面已做了哪些工作?

方勇:对子学的研究,在先秦时期就有《庄子・天下》、《荀子・解蔽》、《非十二子》,以及《韩非子・解老》、《喻老》等篇,虽然简单,但亦能提纲挈领。西汉时期,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指》中,首次提出阴阳、儒、墨、名、法、道六个主要学术派别。之后,刘向、刘歆父子校雠天下图书为《七略》,以周秦以来诸子所著之书为《诸子略》,并在司马谈的基础上增加农、纵横、杂、小说四家,“九流十家”的说法自此形成。班固在《汉书》中因承刘氏父子的做法,经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到《隋书・经籍志》时确立了我国古代图书经、史、子、集“四分法”地位,清代编纂《四库全书》也以此分类,子部卓然独立,可见子学在我国传统文化、传统学术中的地位。但是,囿于编纂的体例及编纂者儒家的立场,正统史书《经籍志》或《艺文志》只著录书目,而且往往收录不全。《四库全书》虽名曰“全书”,但子部所收子学著作数量极少。如《老子》方面11,《庄子》方面5,《吕氏春秋》方面3,《管子》、《晏子春秋》、《墨子》、《荀子》、《商君书》、《韩非子》、《淮南子》方面各一种,而实际情况是,自汉至明较为重要的《老子》、《庄子》学著作就各有数百部,两相比较,《四库全书》所收可谓少之又少。

与正统史书、《四库全书》不同的是,道教人士自唐代开始即�⒙嫉谰�。唐时辑成经目《三洞琼纲》,宋时又编成《宝文统录》、《大宋天宫宝藏》、《政和万寿道藏》等,金元时期又有刊印,但都已散佚。现存明代正统十年刊成的《道藏》,共五千三百零五卷;明神宗万历三十五年《续道藏》一百八十卷,成为道教经书的总集,清代彭定求《道藏辑要》、闵一得《道藏续编》,近世守一得编《道藏精华录》,均续有增补。道教经典的编辑虽肇始于南北朝时道教与佛教的竞争(佛教有《一切经》,后又名《大正藏》、《续藏经》),但客观上保存了道家大量经典古籍,对传播道家思想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台湾严灵峰先生凭借一己之力,广泛搜集《老子》、《庄子》、《列子》、《墨子》、《荀子》、《韩非子》方面的著作,编成并出版了《无求备斋诸子集成》,成就出乎前人之上,嘉惠学术甚夥。但这毕竟属于个人的学术行为,而且当时两岸文化与学术交流不畅,大陆方面的大量子学著作无法利用,所以在今天看来,严灵峰先生所做的工作,也只能标志着子学著作搜集整理史上的一个发展阶段而已。

主持人:前人的这些工作与将要全面启动的《子藏》工程是怎样的一种关系?

方勇:任何一部大型丛书的编纂都是在前人所做工作基础上进行的,《子藏》的编纂更不能例外。如明正统《道藏》收有不少子书著作,其中《老子》系列的著作竟达数十种之多,《庄子》系列的著作也有十多种,大都为精善之本,而且其所依据的往往是很早的版本,不少甚至与《道藏》外流传的著作来自不同的版本系统,文献价值甚高。这些子书著作,基本上都可以直接扫描、影印出版。严灵峰先生的《无求备斋诸子集成》,让我们看到了大量古代子学著作的影印本,但因其影印出版时间不久,如从中挑选部分著作予以再次影印出版,会涉及版权问题。而且其所收的有些版本不太理想,又因当时的技术限制,影印的质量也不是太高。不过,其所影印的所有著作都存于世间,我们可根据需要找到原本予以影印出版。

比较而言,历代所编的《经籍志》、《艺文志》等,对我们编纂《子藏》更有帮助,可据以考证、寻找历史上各个时期所出现过的各种子书著作。尤其是严灵峰先生所编的《周秦汉魏诸子知见书目》、上海古籍出版社所出版的《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和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诸家出版社正在联合出版的《古籍总目》等等,更为我们编纂《子藏》提供了相当完备的海内外所存中国子学著作的信息,多数甚至还注明了馆藏单位,说明编纂《子藏》已经有了相当好的当代文献基础。

作为我国传统文化因承流传的主要载体,古代文献典籍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中华文明璀璨之华的历史见证,对促进文化创新、维系民族情感、弘扬民族精神有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历朝历代都很重视文献典籍的整理与研究,既有点校、注释、总录、专录,又有全集、别集、丛书、类书,体式多样,硕果颇丰。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新中国的古籍文献整理工作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20071,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把古籍文献整理工作同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联系起来,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古籍文献整理工作的重视、关心和支持。近年来,上海古籍出版社联合各方力量还编纂和出版了《续修四库全书》这一大型丛书,北京大学和四川大学也集中大量人力、物力,开始编纂《儒藏》,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而对于先秦以来的子书及其研究著作的系统整理之力度,则显得很不够。可是,子书,尤其是先秦汉魏六朝子书,作为我国传统学术、传统哲学的活水源头,在当时,更在后世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或践行其学说,或阐发其义理,或予以点校注解,形成了汪洋浩大、源远流长的子学传统,为培育国民核心价值观和民族精神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因此,保护子学经典古籍、全面整理子部文献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如今各方面条件业已成熟,华东师范大学启动《子藏》编纂工程,正是顺应了这一时势潮流。

主持人:《子藏》是一个大工程。能给我们的读者大致描述一下它的总体面貌吗?

方勇:好的。超大型图书纂集,首先需要明确图书收录的原则和范围。“子”这一观念,先秦时期就形成了。刘向、刘歆父子之后,“子书”这一分类也逐渐定型。但对于“子书”的分类标准从来就没有统一过。《子藏》编纂工程即面临这样棘手的问题。具体说来,这套丛书纂集到什么程度才称得上“藏”?此是关于编纂原则的问题。这套丛书到底要收录哪些书才称得上是“子书”?其收录时间的上限和下限界定到何时才比较合适?我们经过长期认真考虑,并采纳今年327日《子藏》论证会上多数专家的意见,确定《子藏》的“子”不应该是“经史子集”的“子”,而应该是“诸子百家”的“子”。至于收录的时间,则大致上截止到魏晋南北朝之末,因为这时期诸子百家的特点比较明显,而研究各子的著作,其下限原则上截止到1949,因为在此前还都是繁体本,再往下就不太好做,大多是简体和白话本,与前面所收之书不类。

《子藏》的体例,一是搜辑影印海内外所存诸子白文本和历代诸子注释、研究专著,分成《老子集成》、《庄子集成》、《管子集成》、《晏子集成》、《荀子集成》、《曾子集成》、《子思子集成》、《孔子家语集成》、《孔丛子集成》、《子华子集成》、《孔子集语集成》、《商君书集成》、《慎子集成》、《申子集成》、《尸子集成》、《鬼谷子集成》、《墨子集成》、《公孙龙子集成》、《邓析子集成》、《尹文子集成》、《惠子集成》、《孙子集成》、《吴子集成》、《司马法集成》、《尉缭子集成》、《六韬集成》、《三略集成》、《素书集成》、《金匮集成》、《鬻子集成》、《关尹子集成》、《�i冠子集成》、《文子集成》、《亢桑子集成》、《阴符经集成》、《韩非子集成》、《吕氏春秋集成》、《淮南子集成》、《新语集成》、《新书集成》、《盐铁论集成》、《韩诗外传集成》、《春秋繁露集成》、《新序集成》、《说苑集成》、《法言集成》、《太玄集成》、《桓谭新论集成》、《白虎通集成》、《独断集成》、《中论集成》、《申鉴集成》、《昌言集成》、《傅子集成》、《抱朴子集成》、《刘昼新论集成》、《文中子集成》等系列,共计约4100种著述。诸子白文本只收一、二种有代表性的版本。根据论证会上多数专家的意见,因儒家本来也属于诸子,所以《子藏》也应收《论语集成》、《孟子集成》,这样《子藏》收书将增加到约5000,整个部头大约与《四库全书》相当。二是为每种著述撰写提要,考述著者生平事迹,揭示著作内容,探究版本流变情况。

《子藏》收书的原则,一是要体现“全”,二是要体现“精”。所谓“全”,就是要全面发挥其数据性作用,把所有适合这个工程的书籍全部收录进去。所谓“精”,就是要像《四部丛刊》一样,尽可能选择最好的版本,让版本来体现其学术价值。

至于是否应该挑选出一部分子学著作进行标点整理,作为《子藏》中一个相对独立的单元?对此,参加论证会的专家绝大多数持反对意见,认为《子藏》主要是为专家学者们或具有相当文化基础的子学爱好者们提供一座宏大的资料宝库,不需要对古代文献资料作通俗化的处理。而且,对文句的理解见仁见智,如果标点不好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