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主题沙龙”是由我校社科处精心组织打造的跨学科交流平台,每次以一项基地重大项目为研讨主题,由来自不同学科背景的专家学者进行跨学科对话。今年继续沿习去年的做法。2010年4月19日下午,二○一○年度第一次“跨学科主题沙龙”在中山北路校区理科大楼A204室举行。社科处许红珍处长、金武刚副处长出席了本次沙龙。本次沙龙主要围绕基教所吴遵民教授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地重大项目“和谐社会视野下基础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的政策研究”展开跨学科对话,由基教所副所长黄书光教授主持。
来自基教所和课程所的教育学研究专家单中惠教授、杜成宪教授、吴刚平教授、柯政副教授,思想所的哲学专家杨国荣教授、顾红亮教授,城市中心的规划专家孙斌栋教授、汪明峰副教授,俄罗斯中心的国际问题专家周尚文教授(书面发言)、贝文力副教授,文字中心的董莲池教授、郭瑞博士等专家学者和一些博士研究生参加了本次沙龙,并进行了热烈的交流。
沙龙开始后,首先由吴遵民教授对课题的研究内容和进展情况进行了汇报。吴教授简要介绍了课题的研究主题、人员组成以及进展状况,接着向大家汇报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难点以及现有成果。吴教授从课题中的三个关键词――“和谐社会”、“公平”和“基础教育”开始分析,并且在整个汇报和讨论过程中也是紧紧围绕着这几个中心词进行。汇报分为研究意义、研究框架、研究方法、创新之处、研究进展、存在问题以及下一步研究计划这几个板块。汇报中,吴教授从社会现状出发,对教育不公平问题针砭时蔽,对现有政策进行深入剖析,对研究思路进行详尽阐述,对可能结果进行谨慎假设。
吴教授的发言慷慨激昂,与会的专家学者也深受感染,高度肯定了此课题的现实意义,并展开热烈讨论,从各个学科的视角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思想所的杨国荣教授提出教育公平的背后是教育理念的问题,必然就会涉及对教育目的的探讨,并针对“优先发展教育,建立人力资源强国”的提法进行了质疑,认为教育应该是先“成人”再“成才”。同时,杨教授进一步解释每个人都有发展自身的基本权利,而教育就是这种基本权利的保障,因此,教育中的公平关乎着每一个的发展和自身流动的可能性。
俄罗斯研究中心的周尚文教授因身体欠佳提供了书面发言,在谋求公平的问题上提出了三点看法:一是国家政策应该对贫困落后地区有所倾斜,二是政策应鼓励大学生到薄弱地区从事基础教育,三是质疑如何让素质教育走出应试教育的怪圈。
俄罗斯研究中心的贝文力副教授则从自身的专业出发,对比较研究部分苏联教育的缺失提出了疑问,并表示愿意与本课题合作,提供前苏联以及俄罗斯教育的相关资料,以此对次课题做进一步完善。这一举动无疑是对跨学科研究的有力推动。
课程所的吴刚平教授从研究的问题出发,建议结果汇报时可以有别于此次发言的系统框架,重点突出研究问题以及研究结果,使研究更加一目了然。
课程所的柯政副教授则针对课题直接提出两个问题:一是课题的研究方法是否可以增加一些实证的成分?二是如何平衡政策建议者和政策执行者之间的立场差异,或者说教育至上的研究是否与和谐社会的内涵有所冲突?
城市研究中心的汪明峰副教授根据本研究指出目前城市中心研究区域差异也已经从单纯关注经济增长的差异转变为一些抽象因素的差异,这是学科之间融合借鉴的结果和发展趋势,那么,如果按照经济差异的研究模式,教育公平是否有一个确切的标准和衡量方法?这从跨学科发展的方法角度提出了更深入的思考。孙斌栋教授也表示了不同学科的研究应增加相互融通理念。
基教所的黄书光老师建议政策梳理部分可将时间往前延长,不仅仅局限于建国以后的政策分析。杜成宪教授深化黄书光老师的观点,建议将孔子或者孟子的教育思想也纳为文献的梳理中,不需要进行详尽的梳理,抽取关于公平的理念即可。同时,杜教授还指出可以将教育作为国家发展的软实力在课题中论证,升华研究的意义。
思想所的顾红亮教授就“公正”、“平衡”、“均衡”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提出问题,并建议课题将不公平现象产生的原因予以阐述。
文字研究中心的董莲池教授则暂时撇开研究的课题,就研究与教学的关系,我国户籍的未来走向问题与大家展开了短暂的讨论。
文字研究中心的郭瑞博士提出政策不能总是局限于解决眼前的问题,并提出政策可否走在问题前面,这一问题得到在座专家的普遍认同,大家一致认为问题发生后政府应该触类旁通,对相关问题应引发未雨绸缪的意识。
在整个讨论过程中,大家直抒胸臆,观点鲜明,沙龙在开放而热烈气氛中持续了近3个小时。最后,社科处许红珍处长向大家热烈参与对话交流表示诚挚的感谢,对吴教授的研究和发言给予了高度的赞扬,并预祝此课题早日取得丰硕成果!同时,许处长也希望今后的跨学科沙龙也可以达到像今天这样的良好的效果,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将沙龙越办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