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19日下午,“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国家社科类基金项目申报动员暨终身教授学术报告表彰会”在中山北路校区新逸夫楼报告厅隆重召开。学校领导对本次会议非常重视,由俞立中校长亲自主持。来自全校各院系的终身教授、科研管理负责人、课题申报者济济一堂,交流、共享各类科研信息。
会议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项目申报动员会。首先由社科处许红珍处长对2009年度国家社科类基金项目申报工作进行了动员和布置。许处长说,国家社科类基金项目的申报通知早在春节以前就在学校人文社科信息网上发布出来了,期间也有不少老师来人、来电、来信交流课题申报的注意点和技巧等。今天在新学期开始的第一周内召开申报动员会,与各位课题申报老师面对面“零距离”的交流,是刻意安排的,目的在于为准备课题申报的老师们再加把劲。并请来有经验的老师分享一下申报经验与教训,以有利于大家有机会再进一步修改申报书,突出申报者的优势,以增强竞争力。随后对课题申报的操作层面的内容作了全面的辅导。
接着,分别由教师代表历史学系的易惠莉教授和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的刘永芳教授交流发言。易教授结合个人的课题申报屡次失败、屡次申报,最终获得成功的经历,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心路历程。易教授认为,课题申报失败很正常,不要有太多的压力,关键在于要结合本人的已有研究,不断深入开展下去,不断发表相关成果,参与相应的学术交流活动,不断弥补课题申报中的漏洞,持之以恒,必将会获得成功。刘教授结合课题申报的选题和论证,从技术上对课题申报的经验与教训作了详细的交流。刘教授指出,选题要有针对性,要站在宏观的视角上,进行科学选题,要有前期研究;在论证过程中,要客观、简洁,回答好开展本课题的必要性和完成的可行性。
俞立中校长在总结讲话中指出,人文社会科学是我校的最有特色、最有竞争力的领域,希望大家把课题申报作为科研环节中的一个手段,勉励大家要有孜孜不倦的学术追求,要密切关注社会经济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活跃参与各类学术活动,精益求精地做好课题设计。俞校长还从理科教师的角度谈了谈个人的科研项目申报与评审的经验,特别希望大家关注研究方法的革命、创新,注意学科交叉,创新学术研究新思路。最后,俞校长预祝各位老师课题申报成功。
第二阶段是“终身教授学术报告”表彰会。“终身教授学术报告会”是我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的一部分,由终身教授每年志愿(无报酬)面向全校师生作一次学术前沿报告。五年来,全校累计已举行了一百二十多场终身教授学术报告会,在校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已形成我校的学术品牌之一。
本次会议针对累计已经做满5次终身教授学术报告的冯绍雷、许纪霖、李其维、陈锡喜、方俊明五位教授进行了隆重表彰。在终身教授的发言中,陈锡喜教授认为,“终身教授学术报告”大大提高了所在学科的学术地位,拓展了个人在校内外的学术影响力。方俊明教授戏称“终身教授”为“钟声教授”,让自己更有使命感从事科研工作,还感谢了学校领导、社科处、图书馆、后勤等学校各部门的大力支持,认为“终身教授学术报告”也为985平台的建设,带来了积极因素。冯绍雷教授引用哈贝马斯的一句话“当人在进行对话的时候,是人的平等和自由得到最充分体现的时候”,认为“终身教授学术报告”可以直接面向全校师生进行交流,对自己很重要,对学术研究和思路创新很重要。李其维教授认为“终身教授学术报告”给自己既带来了压力,更让自己保持关注学术前沿的活力,“终身教授”的称号不是“安乐椅”而是“推进器”,更有利学术研究的推进。
发言的终身教授们认为每年做一次学术报告是应该的,表示愿意与青年教师一起合作开展科学研究,一起为推动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繁荣发展而作出应有的贡献。终身教授们的发言,激起了会场的阵阵掌声。
据悉,学校以后将每年对累计做满5次“终身教授学术报告”的老师予以公开表彰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会议还对2009年度全校的“学术著作推优”活动作了动员和布置,对国家和上海市等各级领导部门的有关信息作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