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汉字学会第十届年会在华东师大举行

发布时间:2024-10-22浏览次数:12

  10月17日至21日,世界汉字学会第十届年会在中国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举行。本次年会聚焦“汉字属性知识挖掘与人工智能工具的融合”这一具有前瞻性的主题。会议由世界汉字学会、中国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韩国庆星大学韩国汉字研究所、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联合举办,汇集了中国大陆及港台地区、日本、韩国、英国、德国、越南等160余名学者,其中境外学者44人,国际化水平及参会规模创历史新高,彰显了汉字研究的全球影响力。

世界汉字学会第十届年会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

  会议收录逾百篇高质量论文,内容涉及汉字的历史演变、现代汉字属性知识体系构建、与汉字相关的民族文字、域外汉籍文献文字、汉字与人工智能技术融合的创新应用探索等广泛的论题,揭示了汉字研究的悠久历史,展现了汉字在不同地域文化中所展现出的普遍共性与独特魅力,并展望了其广阔的应用前景。

开幕式现场

18日的开幕式上,世界汉字学会秘书长河永三教授主持会议,宣布本届年会正式开始。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副主任刘志基教授介绍与会嘉宾。华东师范大学校务委员会主任梅兵研究员、日本立命馆大学的大形徹教授、韩国高丽大藏经研究所理事长李圭甲教授、中国台湾东海大学朱歧祥教授、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西夏学研究院院长彭向前教授分别作了大会致辞。

华东师范大学校务委员会主任梅兵研究员致辞

日本立命馆大学的大形徹教授致辞

韩国高丽大藏经研究所理事长李圭甲教授致辞

中国台湾中国文字学会原理事长、东海大学朱歧祥教授致辞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宁夏大学西夏学院院长彭向前教授致辞

  梅兵研究员指出,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在数千年的传承中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在当今时代,将汉字属性知识与人工智能工具相融合,是极具前瞻性和开拓性的研究方向。她衷心希望此次年会能够成为一个思想碰撞、成果丰硕的学术交流平台,推动汉字研究在新时代迈向新台阶。

  大形徹教授在致辞提到,汉字在亚洲文化圈有着深远的影响,各国在汉字研究方面都有着独特的视角和方法。此次会议以汉字与人工智能的融合为主题,为各国学者提供了交流与合作的契机,通过分享彼此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必将深化对汉字的全方位认识,促进汉字研究在国际间的协同发展。

  李圭甲教授也强调了汉字在东亚文化交流中的重要纽带作用。他表示,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如何借助人工智能更好地诠释和传承汉字文化是学者们共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朱歧祥教授的致辞关注到汉字研究的继承性问题,体现了海峡两岸学者在汉字研究领域的紧密联系和共同追求,彰显了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瑰宝所具有的强大凝聚力。

彭向前教授阐述了西夏学研究与汉字研究的紧密联系,进一步揭示出:汉字属性知识挖掘与人工智能融合对民族文字研究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随后播放的世界汉字学会发展历程的视频,呈现了世界汉字学会十多年的发展剪影,引发了与会代表们的关注和共鸣。抚今追昔,世界汉字学会于2012年在韩国釜山完成了注册工作和机构的组建。 2013年世界汉字学会首届年会在中国上海举办,主题是“汉字数字化研究回顾与前瞻”,会上宣布“世界汉字学会 ”正式成立,华东师范大学臧克和教授当选为学会首届主席,学会刊物《世界汉字通报》创刊。此后,世界汉字学会年会在多国连续举办,其中第八届的会议主题是“人工智能及汉字研究领域的扩大”,第九届会议主题是“汉字跨学科研究及汉字知识挖掘”,这些议题在深刻揭示汉字学学科内部的发展脉络与逻辑之外,始终在探寻汉字研究的应用开发,探寻汉字研究在当今时代的新突破、新意义。十年来,世界汉字年会如同桥梁,紧密联结了全球范围内的汉字研究学者,“世界汉字学会”已经成为了汉字学及相关研究的重要国际交流平台,促进了汉字知识的共享与研究的深化。

  在成果献礼环节,梅兵向世界汉字学会赠送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最新成果《汉字文化思想传承》丛书。该套丛书由梅兵主编,通过对汉字深层结构的挖掘,寻绎恢复汉字观念发展史的线索,传承具有民族文化精神特质的价值观念。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与韩国庆星大学汉字研究所互相赠送代表性研究成果。这些成果是双方多年来合作交流与不断开拓的见证。

成果献礼:华东师范大学向韩国庆星大学韩国汉字研究所赠送代表性研究成果

成果献礼:韩国庆星大学韩国汉字研究所向华东师范大学赠送代表性研究成果

  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智能化科研团队展示了商周金文智能化生成技术最新成果《基于扩散模型的金文生成系统》。金文智能化生成技术,是对古老金文研究的一次创新突破,该技术利用先进的人工智能算法和大数据分析,能够快速、准确地生成清晰的金文字形,为金文的研究和传承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为其他文字类型的智能化研究提供了创新性思路。

  在大会主旨报告环节,英国剑桥大学高亦睿(Imre Galambos)教授的《中国写本数字化的过去和现在》报告回顾了国际敦煌项目(IDP)中国写本数字化的演进之路;德国波恩大学顾彬(Wolfgang Kubin)教授的《天文与汉字—略谈欧洲汉学的新认识》报告,从文化视角探寻部分汉字构形的理据,解读其形义关系。韩国高丽大藏经研究所李圭甲(Lee Kyookap)教授的《华严石经10788号残片上残字考释》详细介绍了利用字迹分析和佛经文献的文例来解读华严经残片的方法。日本立命馆大学大形徹(Ohgata Tohru)教授的《马王堆出土帛书<十问>中的“天地之请”是“天地之情”还是“天地之精”》深入挖掘古代帛书中蕴含的汉字深意;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刘志基教授的《字符集模式的构形量化类纂与古文字知识挖掘》指出,通过对构形单位的量化统计、对文字关系的深度标注实现数字时代古文字基础资料整理精细化。

英国剑桥大学高奕睿教授作主旨报告

德国波恩大学顾彬教授作主旨报告

韩国高丽大藏经研究所李圭甲教授作主旨报告

华东师范大学刘志基教授作主旨报告

  会议期间,学者们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研讨。闭幕式上,南京大学郭静云教授、韩国延世大学金殷嬉教授、德国明斯特大学于宏教授、中国台湾逢甲大学余风副教授分别对四个分会场二十组的研讨情况进行了详细的报告。

中国南京大学郭静云教授作小组总结

韩国延世大学金殷嬉教授作小组总结

德国明斯特大学于宏教授作小组总结

中国台湾逢甲大学余风副教授作小组总结

  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主任、世界汉字学会会长臧克和教授作了总结报告,宣布下一届世界汉字学会将在日本大阪召开。书法展示与交流环节是每一届年会的保留节目,在与会成员兴味盎然的交流中,在欢快的气氛中,大会缓缓落下了帷幕。

世界汉字学会秘书长河永三教授宣布世界汉字学会第十一届年会召开地点

世界汉字学会第十一届年会主办方日本大阪教育大学出野文莉教授作汇报

书法展示

现场书法交流

此次年会的胜利召开,为世界汉字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搭建了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有利于汉字属性深度探索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发展,也将对汉字文化的继承与创新产生深远影响。




世界汉字学会各届年会的信息一览表

第一届,2013年8月在中国华东师范大学,主题:汉字数字化研究回顾与前瞻;

第二届,2014年8月在日本福冈国际大学,主题:汉字史研究与方法论前瞻;

第三届,2015年8月在越南汉喃研究院,主题:东亚文字与文化;

第四届,2016年6月在韩国庆星大学,主题:表意文字体系与汉字学科建设;

第五届,2017年9月在中国三峡大学,主题:汉字文化圈各表意文字类型调查整理研究报告;

第六届,2018年10月在德国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主题:汉字认知工具与表意文字历史研究;

第七届,2019年9月在日本立命馆大学,主题:面向世界的汉字研究重要领域及课题;

第八届,2021年10月在韩国延世大学(线上举办),主题:人工智能及汉字研究领域的扩大;

第九届,2023年7月在韩国庆星大学,主题:汉字跨学科研究及汉字知识挖掘;

第十届,2024年10月在中国华东师范大学,主题:汉字属性知识挖掘与人工智能工具的融合应用。



来源|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