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跨学科系列论坛:“数字资本主义反思:理论与前沿”论坛顺利举行

发布时间:2022-08-25浏览次数:180

2022819日下午,由华东师范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院、科技处共同主办的文理跨学科系列论坛-青年跨学科论坛第三期——“数字资本主义反思:理论与前沿”在线举行。论坛以报告与讨论的方式进行,由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孙亮教授主持,围绕“当代资本主义的数字化问题,以数字资本主义反思:理论与前沿为主题进行研讨。

主题报告环节,南京大学蓝江教授以“数字资本主义下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为题,以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描述“我们在家中工作所使用的电子仪器也可以产生自用的货物和服务”这一假象的存在为引导,从而理解“产消者”这一概念。报告中,蓝江老师指明我们不能只看到数字的神话,更需要在神话背后找寻那个被遮蔽的历史线索。本报告基于对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最简单的东西被描绘为最复杂的东西,而最复杂的东西又被描绘成简单的东西。应当成为出发点的东西变成了神秘的结果,而应当成为合乎理性的结果的东西却成了神秘的出发点文献资料的理解,引发了对数字政治经济学批判起点的思考。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阐明“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存在”,蓝江教授提出,在今天数字化世界的全部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是有经过注册,有密码保护的数字化用户的存在。他以网络为例,阐明“李嘉图的帽子正在变成数据和流量”,实体的物品在数字化世界下成为最后存在的一个环节。数据本身不是资本,只有数据变成流量才能成为资本家的牟利的资源和工具,而制造数据-流量的场所就是平台。

报告中指出,在数字世界下,现实生产的过程能被隔离在主体认识之外,依赖于高度复杂的加密技术与数字技术系统。这一物质条件推动了数字生产关系的形成,形成赢者通吃模式的生产关系,雇佣劳动数量在减少,而流量劳动在增加。处于顶尖的0.1%的注册用户成为“网红”获得数字权力,成为一种模板效应,吸引更多的人成为平台中的新的劳动力。报告最后,蓝江老师提出极具思考性的文句——在每一个数字平台繁荣的泡沫后面都横卧着一个普通用户的灵魂。

在小组报告环节中,河南大学符征老师以“计算资本主义的基础理论”为题。讨论围绕三个方面展开:第一,计算的起源。公元3世纪,丢番图《算术》中记录的丢番图方程,提出方程能否都有解的问题,而于1900年希尔伯特则关注如何判定任意的丢番图方程是否可解,试图找寻一个通用算法;第二,计算概念的严格化。1937年,图灵发表《论可计算数在判定性问题中的应用》论文,其中现实结论就是以图灵机为抽象模型制造通用计算机,当然图灵计算也存在逻辑上局限问题;第三,计算与资本主义。在这一部分中,符征老师提出自己对计算资本主义的认知,问题应当是整个资本主义社会,而不是资本所利用的某个工具。

西南政法大学高建民老师以“数据治理与人类新课题”为题。讨论围绕四个方面展开:第一,数字治理人类新课题。他以国内外文献出发,阐明现有数字化政策及各国现状研究,探析数字化治理模式成为人类新课题;第二,数据治理的内涵;第三,高老师从数字鸿沟等社会公平困境方面认为,数字治理可以应对全球公共卫生危机等方面指出数据治理的必要性;第四,数据治理的重要任务,如:建设一体化城市大数据资源中心、数字政府、培育数字要素市场等。

暨南大学杨述刚老师以“审美资本主义的三重递进本质”为题。讨论围绕两个部分展开:第一,审美资本主义的三重递进本质。该部分从审美资本主义的审美虚构性、审美资本主义的审美操纵性、审美资本主义的审美剥削性的内涵及其之间的递进关系进行论述;第二,基于对审美资本主义的三重递进本质的理解,杨述刚老师对数字资本主义进行回应。

华东师范大学孙亮老师,则在计算主义的基础上,提醒大家注意资本主义数学化问题,特别是度量危机,而文本最为直接的佐证则体现在《资本论》关于交换法则的论述。度量危机是意大利自治主义基于资本主义的经验视角得出的结论,今天,要注意对度量化的警惕,资本主义数学化也是要亟待给予更多关注与反思的论域。

论坛最后,蓝江老师围绕“赢者通吃理论的文献”、“数字化世界的全部历史的第一个前提定义为有经过注册,有密码保护的数字化用户,这一观点是否对物质基础的忽略”等问题进行针对性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