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周年校庆·2021年名家讲坛暨知名学者学术讲座:温海明教授谈“《道德经》意哲学之味”

发布时间:2021-06-04浏览次数:325

63日下午2时,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中国智慧研究院主办的“70周年校庆-2021年名家讲坛暨第25场知名学者学术讲座”在华师范大学闵行校区冯契学术成就陈列室举办。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温海明教授作了题为“《道德经》意哲学之味”的精彩演讲,上海交通大学姜丹丹教授以及来自多个专业的老师、同学参与了讨论,讲座由华东师范大学贡华南教授主持。

511622783764_.pic

温海明教授从《道德经》“味无味”、“淡乎其无味”的诠释入手,分析了相关章节的含义,指出“味”是情境性的,只有情境性的原汁原味是真实味道,任何主观认为的味道,都是偏离原味的。由此,温海明教授综览了其所著《道德经明意》中涉及“味”的语句,并结合西方哲学家的研究,强调要体会《道德经》自然之意的意味。自然之意境是一种道意不二的高妙意境,是一切存在的根本的、内在的深层状态。

温海明教授从“意本论”哲学出发,分析了“意”与“道”的关系:离意无道,可以说意在道先,因为有意,所以道显于意中,为意所领会表达,无意就无法领会道。因此,从这个角度讲,意为道本,意对于道的领会和开显具有核心意味。此外,海明温教授特别强调了意哲学与贡华南教授的味哲学有诸多相通之处。

531622783976_.pic_hd

讲演结束后,贡华南教授进行了回应。贡华南教授认为,意哲学与味哲学确实相通之处很多,但也有一些差异:意哲学更强调理性、确定性。在温海明教授的著作中,“意味”是确定性边缘的余波,处于边缘域中;味觉思想则将“味”摆在思想的中心,它注重经验、感觉、身体,以及味觉式的心灵、精神的呈现与展开。

姜丹丹教授对意哲学与味觉思想进行了深入的评论。此后,温海明教授、贡华南教授以及在场师生进行了更加深入的交流,温海明教授对感性与理性、淡、哲学方法论等问题进行了精彩的回答。

中国人民大学温海明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姜丹丹教授受聘为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智慧研究院研究员,讲座开始前,中国智慧研究院院长贡华南教授为两位研究员颁发了聘书,并对二位研究员支持中国智慧研究院工作表示感谢。


  供稿|哲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