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场校级学术讲座:陈嘉映教授谈“谈谈‘思想语’”

发布时间:2021-05-10浏览次数:337

2021年4月28日下午15时,华东师范大学2021年70周年校庆·百场校级学术讲座第10场在闵行校区人文楼如期开讲。本次讲座受邀人为陈嘉映教授,陈嘉映教授以谈谈思想语’”为题展开讲演。讲座由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副院长、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王峰主持。

此次讲座的核心内容为“思想语”。陈嘉映教授用通俗化的方式引入并阐释了福多、平克等研究者提出“思想语”假说,也即“心里的想法如何用语言表达成形”的推论,分析其中包含的一些疑难之处。首先,他介绍了“思想语”的相关学理背景,对比了语言学史上的几种主张,从索绪尔语言学、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罗素的语言观追溯至古希腊。以索绪尔的符号主义语言学为例,用语言系统中存在的颜色描述、介词使用模式的差异,揭示了自然语言的任意性特征。然而,与索绪尔语言观不同,维特根斯坦视语言为工具,在其语言论中,语词不是用来对照世界的。这为我们讨论语词和语言开辟了新的思路。陈嘉映教授指出,语言像是“道路系统”,是人类的表征系统。

那么,语言是不是在反映这个世界?有没有一种完善的语言?陈嘉映教授重点阐析了自然语言的缺陷问题。在讲座中,他继续探讨了语言的“反映论”。事物映射到语言中获得了某种形式,在一个形式系统中获得表征和地位,而且,获得形式是一种个体性的且混沌的行为。此外,在自然语言系统中获得位置,还有“事实知识”和“语义知识”的区分。基于此,他厘清了“语义知识”的内涵。语言中包含了世代累积的经验,这是人类区别于动物所具有的依据语言进行推论的能力。语义推论是一个形式系统,但不是必然的推论,而是大致的推论。以欧基米德为代表的几何数学系统与自然语言的语义推论不同,更具形式感和稳定性,是一种普遍有效的系统。这种对照体现了自然语言固有的羁绊。

 “思想语”是“大脑的某种默不出声的媒介”,也是一种普遍的媒介,我们的思想寓处于这种媒介中。陈嘉映教授分析了思想语的若干重要问题,推论得出:我们用来思考的不是思想语,而是汉语或英语这样的自然语言,尽管自然语言不可避免具有一定的缺陷。讲座的最后,现场师生积极发问,与陈嘉映教授展开互动。讲座在热烈的气氛中圆满落下帷幕。

 

供稿:中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