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第八届高校科研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颁奖大会在京召开,我校39项成果获奖

发布时间:2021-03-05浏览次数:1821

32日上午,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颁奖大会在北京召开,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出席会议并讲话,翁铁慧副部长主持会议。

本次颁奖大会采用现场和视频相结合的方式,我校设视频分会场,校长钱旭红、校党委常务副书记王宏舟、各学部院系科研分管领导、获奖代表等三十余人参加会议。


教育部第八届高校科研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颁奖大会华东师范大学分会场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是我们国家人文社科领域内的最高奖项,也是我国人文社科领域内最具有公信力和影响力的奖项,本次评奖充分展示了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的成就。在本次评奖中,我校共有39项成果获奖,在全国高校排名第十,获奖总数为历年最高。其中一等奖5项,全国排名并列第七;青年成果奖9项,全国并列第四。成果质量和获奖等级较往届均有较大提升。5项一等奖获奖成果,分别是叶澜教授的《回归突破:“生命·实践”教育学论纲》、崔允漷教授的《学校课程实施过程质量评估》、陈建华教授的《中国外国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陈大康教授的《中国近代小说编年史》、包起帆教授的《长江口疏浚土利用和新横沙资源战略预留的建议》。

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讲话

陈宝生部长在颁奖会上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重要论述。高校社科界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重要论述上来,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好。近年来高校社科界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研究导向,主动融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推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其中理论武装、体系构建、立德树人、服务大局、走向世界等五个“加分项”十分鲜明。高校社科界要做好五道“必答题”,在加快构建、深化改革、咨政启民、文化安全、党的全面领导等方面强担当,用高质量的发展回答好新发展阶段提出的新要求。要上好五堂“示范课”,在政治建设的“必修课”、立德树人的“思政课”、研究阐释的“逻辑课”、创造创新的“文化课”、引领风尚的“品德课”等方面练内功,充分发挥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主力军作用,为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和中华民族千秋伟业提供更多更好的理论供给和智力支持。

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主持会议

翁铁慧副部长作会议总结,提了三点要求:一要进一步推动和提升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能力和水平,加快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建设,增强哲学社会科学成果的原创性和影响力;二要进一步聚焦“立德树人”这一高校的立足之本,发挥好高校科研服务于“育人”的本源;三要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进一步提高哲学社会科学的地位,统筹谋划,全篇布局,加大高校对哲学社会科学的投入,以期达成新时代新理念及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

华东师范大学钱旭红校长在本校分会场讲话

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王宏舟出席本校分会场会议

会后,钱旭红校长发表讲话。他肯定了我校在这次评奖中所获得的成绩,对各位获奖者表示祝贺和感谢,并对我校文科科研发展寄予厚望。他指出,哲学社会科学和发展水平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品格、文明素质,关系社会的繁荣发展,我校文科教师要进一步强化“育人、文命、发展”的使命意识,通过学术卓越追求育人卓越,进而推动文科教育创新发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文科人才。他强调,我校作为文科大校、文科强校,应该立足传统特色优势学科,大力推进学科交叉融合,促进新兴应用学科精准对接国家发展需求,进一步提升投入产出效率,激励传统优势学科向纵深发展,推动产出更多卓越学术成果,提升学科国际话语权和学术国际影响力。他要求文科院和文科各部院系认真学习此次会议的重要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教育部的决策部署上来,推动文科科研再上新台阶,在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中作出华东师大应用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