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我国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建设的路径和机制研究”中期学术沙龙举行

发布时间:2021-01-13浏览次数:472

2021111日下午14时,由我校教育学部学前教育学系姜勇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我国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路径和机制研究”中期学术沙龙在中山北路校区田家炳教书院510室举行。此次学术沙龙以课题研究的中期汇报为主。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桑锦龙研究员、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夏惠贤教授、《教育发展研究》编辑部林岚主任以及课题组相关成员参与了此次沙龙。由于疫情原因,部分专家和课题组成员在线上参会。沙龙由姜勇教授主持。

姜勇教授首先介绍了各位与会专家。然后对课题组2年以来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汇报,阐述了团队在课题基础性研究、本体性研究和实践调研中取得的进展,并分享了项目成果。最后提出了下一阶段研究计划,以及课题组在路径和机制研究中存在的困惑。

与会专家在听取了姜勇教授的汇报后,对课题已开展的理论研究、实践调研以及成果转化予以了肯定,并就相关问题提出建议。桑锦龙研究员指出,在下一步课题项目研究中,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出发进行整合与思考:(1)目标倒推,强调国家战略需求导向,聚焦本体性研究,以“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等文件为依托,在大的历史背景中思考未来15年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发展的战略步骤,注重路径和机制的历史性、整体性与系统性,强调中国特色、文化自信与时代特征。(2)立足实践,强调现实问题导向,紧紧围绕“入园难”“入园贵”“入园远”问题思考体路径和机制问题,以各区域发展重点、保障机制建设、法制化、社会力量办园等为切入点。(3)尊重规律,强调学前教育发展普遍规律的要求,以学前教育质量提升为导向,结合当前改革和宏观政策要求,以评促建,强调民生导向,处理好政府、家庭、社会三者关系,处理好府际之间的问题,聚焦学前教育质量提升的相关设计。

夏惠贤教授指出,在课题项目研究中,应注重:(1)“满意度”和“获得感”的关系问题,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最终都聚焦于学前教育质量;(2)国家在学前教育发展中提出“普及普惠,安全优质”,上海市提出“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多元包容”,二者都谈到了普惠,可以围绕“普惠”构建与其他方面的立体结构框架图;(3)在研究过程中,尤其在对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描述中,注重质、量结合,遵循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4)以课题组开展调研的数据为基础,建立服务于公共政策的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数据库

林岚主任指出,在课题项目研究中,应注重:(1)课题的本体性研究,即路径创新和机制改革研究,可以在当前实践调研归纳总结的基础上,进行顶层设计,进行宏大的战略思考,从而抓住本质性和规律性的研究内容;(2)进一步聚焦“普惠性”,厘清与普惠性相关的核心内容,可以从与普惠性相冲突的现实问题入手,并结合学前教育发展规律进行思考;(3)课题具有咨政功能,其与学术研究之间在行文风格等方面存在差异,在成果转化时需要注重二者差别。

最后,姜勇教授代表课题组对与会的专家表示衷心感谢,并表示课题组将根据各位专家提出的宝贵建议对下一阶段研究进行完善。此次沙龙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圆满结束。

供稿 | 沙恬琰,朱行健,张蓓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