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学前汉语普通话构音音系障碍标准化诊断评估工具的开发及其应用的实证研究”开题沙龙顺利举行

发布时间:2020-01-16浏览次数:493

202014日,教育学部教育康复学系万勤副教授主持的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学前汉语普通话构音音系障碍标准化诊断评估工具的开发及其应用的实证研究(项目批准号:19BYY093),在我校中山北路校区教育书院612室举行开题沙龙。本次沙龙由教育康复学系的系主任刘巧云副教授主持,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语言障碍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研究中心高级业务顾问孙喜斌教授,我校教育康复学系前任系主任杜晓新教授,陕西师范大学心理系专家孔风副教授受邀参加了此次沙龙并做出精彩点评。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学前汉语普通话构音音系障碍标准化诊断评估工具的开发及其应用的实证研究”开题沙龙顺利举行

万勤副教授详细介绍了项目的研究背景、研究框架和目前的研究进展,并针对项目研究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了阐述。整个项目的研究一和研究二中的部分内容已经基本完成,其中,研究一,已经明确了协同构音对学前普通话儿童构音一致性的影响显著,而自发与复述两种测试形式对构音一致性的影响不显著,研究二,已完成基于词语的构音音系障碍诊断评估工具的开发,现正在进行基于句子的构音音系障碍诊断评估工具的开发,目前主要考虑如何确定评分标准,是否需要将每个测试词的构音难度这一因素考虑进去?

孙喜斌教授指出,该研究选题视角比较新颖,在国内“音系”这一概念在构音功能评估和治疗中甚少涉及,且很少有构音评估工具会同时考虑词语和句子两种测试内容,这对于临床诊断并指导干预构音音系障碍的价值是很重要的。关于如何确定评分标准这一问题,个人建议紧扣研究目的,应该将每个测试词的构音难度这一因素考虑进去,在此基础上,获得儿童对于不同声母和韵母的习得顺序,从而有助于临床诊断儿童构音音系障碍,并评估其严重程度。另外,在整个项目研究三的部分,应该注意要更多地突出诊断性评估工具对于临床干预构音音系障碍的指导性。

杜晓新教授指出,整体研究思路清楚,个人建议在研究过程中,除了要考虑评分标准制定的原则外,也可以结合临床实际的需求,明确该评估工具在实际使用时各测试词的给词顺序。因为,这对于临床提高该工具的测试效率有重要意义。对于这一点,建议可以考虑采用首先给出中值难度测试词或测试句的自适应测试方法。

孔风副教授指出,整个研究属于横向研究,立足于获得儿童构音音系发展的规律。个人建议,是否可以考虑对其中的部分被试进行纵向的追踪研究,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本研究的深度和价值。

万勤副教授认真听取了几位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并感谢各位专家对本项目的支持,本次开题沙龙亦为课题进一步的顺利进行打下了基础。


图文|万勤     编审|史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