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留守儿童社会适应促进与反社会预防研究”开题论证会在校召开

发布时间:2020-01-13浏览次数:876

2020年1月9日上午,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崔丽娟教授主持的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留守儿童社会适应促进与反社会预防研究”开题论证会在中山北路校区俊秀楼举行。来自复旦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华东师范大学10余位专家学者及20余位研究生参加了会议。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留守儿童社会适应促进与反社会预防研究”开题论证会在校召开

论证会开幕仪式由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院长郝宁教授主持,学院党委书记方媛致辞。方媛书记首先对各位与会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同时对崔丽娟教授团队成功申报国家社科重大项目表示祝贺。方媛书记在致辞中指出,党和国家对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高度重视,专门下发文件对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提出指导意见,体现着对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关注点逐渐向促进儿童社会适应和心理健康转移。在这种背景下,崔丽娟教授团队关于留守儿童社会适应促进与反社会预防研究理论意义重大,应用前景广阔,社会影响深远。

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院长郝宁教授主持论证会开幕式


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方媛书记致辞

方媛书记在致辞中表示,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将在此课题研究工作上给予充分保障和全力支持,希望课题组成员将责任担在肩上,将使命记在心中,在课题组专家的精心指导下,团结协作,刻苦钻研,高质量完成研究工作,最后预祝课题研究取得丰硕成果。

华中师范大学佐斌教授主持论证会

崔丽娟教授做开题报告

随后的专家论证会由中国心理学会社会心理学分会后任会长、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心理研究中心主任佐斌教授主持。课题首席专家崔丽娟教授首先从研究的源起和课题总目标进行了开题论证汇报,崔丽娟教授回顾了城市化进程中,伴随农民工进入城市从先锋阶段到大众化阶段,再到家庭化迁移过程中,给中国农村儿童青少年群体带来的从农村儿童到留守儿童、再到流动儿童的身份转变,及由此带来的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身心发展与社会适应的挑战,继而分析了在家庭化迁移多年后的今天,无法跟随父母到城市流动的农村留守儿童所面临的依恋断裂、污名下的孤岛效应、公共空间的空心化的生存环境,给今日留守儿童带来的可能影响,从而论证了今日研究留守儿童社会适应促进与反社会预防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提出了研究的总体构架及各部分的逻辑关系、研究方法、预期成果和总目标,全景式展示了课题基本情况与主要内容:该重大课题将以留守儿童社会适应问题为核心,旨在揭示当前阶段我国留守儿童社会适应现状与潜在亚型,澄清影响留守儿童社会适应的保护与风险机制,探讨留守儿童由社会适应不良滑向反社会倾向的触发机制,最终基于研究上述机制及作用过程提出留守儿童社会适应促进及反社会预防的策略。

杨莹博士作补充论证

接着,该重大课题的重要参加者、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晨晖学者杨莹博士代表四个子课题负责人,梳理了四个子课题的研究逻辑,介绍了每个子课题的研究目标与内容,详细论证了每一个子课题的研究脉络与实现每一个子课题研究目标的研究方案与研究设计。

 

专家组和与会老师们热烈讨论

在听取课题组的开题报告后,论证专家组老师们就项目开展中的一些问题向课题组进行了提问,提出了意见建议,帮助课题组梳理研究内容与方案,建议课题组整合当前资源,将研究问题进一步聚焦,做更为深入的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的李凌副教授和王继堃副教授也就项目的具体实施先后发表了意见。

专家组和与会老师们对课题提出了深具价值的意见建议的同时,一致认为“留守儿童社会适应促进与反社会预防研究” 课题,研究方向明确、问题意识鲜明、论证逻辑清晰、资料翔实充足;课题组对项目主题有清晰的认识和深入的把握,在相关学术领域具有丰厚的知识积累,完全具备承担该项目的能力,专家组一致同意该重大项目开题。


供稿|崔丽娟        编审| 史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