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场校级学术讲座:王强教授谈“‘劳工神圣’与‘五四新文学’的变调”

发布时间:2019-12-25浏览次数:224

20191216日下午1点,江苏师范大学教授、江苏瞿秋白研究所副会长王强老师做了题为《“劳工神圣”与“五四新文学”的变调》的讲座(第173场百场校级学术讲座)。讲座由华东师大中文系教授刘旭老师主持,中文系部分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及访问学者听取了讲座。

 

王强教授谈“‘劳工神圣’与‘五四新文学’的变调”

讲座以一战期间14万中国劳工“以工代兵”赴欧作为“劳工”概念提出的历史背景,指出由蔡元培191811月在北京大学庆祝“一战”胜利的演讲中首次提出劳工神圣口号,此后李大钊和陈独秀进一步发展了“劳工”所指与思想内容,最后阐明劳工神圣口号对“五四”新文学的影响。

王强教授详细梳理了“劳工”一词的提出与变迁,蔡元培在演讲中提出“劳工”定义接近“全体劳动者”,其中包括工人、商人、农民、知识分子,这一口号的提出在政治界、文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李大钊对“劳工”问题思考与蔡元培不同,他在《青年与农村》中明确指出“劳工”与“资本家”的冲突问题,并且指出中国是一个农国,大多出的劳工阶级是农民。李大钊的思想从某种程度上奠定了中国共产党“农村包围城市”战略的理论基础。陈独秀则称赞“劳力者”的价值,并且将之凌驾于“劳心者”之上,陈独秀以“体力做工者”为对象诠释“劳工神圣”,认为社会主义思想的可贵即是在于将体力劳动者所受到的不公平待揭示出来,他所阐释的“劳工”更接近于“无产阶级”的概念。王强教授细致爬梳“劳工神圣”的不同对象所指,并且将其放置在“五四”新文学的发展路向中,从精英知识分子由上到下地“启蒙”底层民众,到平等地看待底层民众,再至左翼文学的发生发展,以“劳工神圣”口号为切入点,为思考“五四”的启蒙提供新的思路。

讲座进行了近两个小时,王强教授在讲座中提供了翔实的资料,给同学们很多启发。之后王强教授与在场的研究生和教师进行了深入的讨论,讲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供稿|安静     编审史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