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视“名”为研究中国哲学的“底本”,进而指出,孔子正名有广狭二义:一种是作为政治思想的正名,一种是作为思想方法的正名。前者是就名分的确立在获得政权合法性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而言的;后者则是就儒家对“名”的整体态度而言的,是儒家之所以能够自显和自立于诸子百家的根本。具体而言,我们可以根据“名”的三重内涵,亦即名言义、名分义和名声义提出三个名学问题:名何以把握实?人为何遵循名?我如何看待名?通过梳理孔子及儒家对这三个问题的回答,儒家哲学在一定意义上便得以重构。
该成果于2018年获上海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学科学术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