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基:面向智能化研究的古文字资料分析整理(2019年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学术报告会第12场)

发布时间:2019-12-16浏览次数:235

  目:面向智能化研究的古文字资料分析整理

报告人:刘志基教授

  间:2019年1219日(周四) 15时

  点:闵行校区中文系4405

点评人:徐时仪 教授(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所负责人

  办:华东师范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院

  办: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报告人简介:

19782月考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先后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现为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主要从事文字学理论以及古文字数字化研究。

 

报告内容提要:

古文字识别的初步成功开启了古文字智能化研究的大门。智能化研究需要新的资料平台支持。需要重建的方面包括古文字资料的图像、构形、义类、考释系统。

由于实物的唯一性和易损性,大多数的古文字研究者并不可能享有直接面对实物研究的便利。迄今为止,用来代替实物而充当古文字第一手研究资料的,基本上就是图像。在智能化研究的模式下,古文字资料的图像处理工作既需要大面积的补缺,也需要全方位的返工。

古文字的构形,是智能化最容易触及的方面。根据文字识别,以及传统的异体研究、异写研究、笔迹研究、偏旁分析研究等在智能化研究模式下的材料处理标准,需要在所涉及材料范围内完成相应的穷尽分类。

对古文字智能化研究而言,材料义类层面的数据挖掘是走向深入的必要通道。古文字的意义认定,历来古文字研究的重点内容。以智能化研究的要求来评估既有成绩,还需要创辟全新的直接凸显古文字文献材料义类大数据穷尽式整理成果。

面向数字化处理的古文字考释整理,一方面需要完成考释成果内容的细致分析,如释字、释旁、释读、释义、释语段、释史实等;另一方面需要完成考释成果与考释对象的多路径关联,如释者释字、编者释字、特定断代用字、特定文献用字、器物载体、文献篇名等多媒介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