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场校级学术讲座:杨德睿教授谈“Perspectivism、Animism与汉族民间信仰的本体论”

发布时间:2019-11-27浏览次数:747

20191125日下午,南京大学社会学院社会人类学研究所杨德睿教授在法商北楼411作了题为“PerspectivismAnimism与汉族民间信仰的本体论”的讲座。此次讲座属于华东师范大学百场校级学术讲座第156讲。讲座由黄剑波老师主持,复旦大学纳日碧力戈教授与上海大学张亦农教授作为回应人。

杨德睿教授谈“Perspectivism、Animism与汉族民间信仰的本体论”

杨德睿教授指出,近些年来,随着学术界对全球环境和生态议题的关注与日俱增。在这样的氛围下,人类学则延续以往对自然和文化的讨论议题(如萨林斯等人),在所谓anthropocene的时代下,提出了人类学的本体论问题,也就是人跟其他生物、或无生物的关系关系问题,与此密切相关的还有一个环境伦理问题。前者是认知的,后者是行为规范的(行动的)。人类学的本体论则主要是涉及“我们”如何去认识“我们”,以及如何去界定“我们”跟世界其他物种、甚至非物种之间的关系。

杨德睿教授首先比较了法国人类学家Philippe Descola以及巴西人类学家Eduardo Viveiros de Castro的研究。从田野区域看,他们两个人都研究亚马逊河流域。杨德睿教授对他们的Amazonian Ontology进行了阐释,认为其中存在一个基本原则就是“灵-肉二元论”。在承认了灵-肉二元论以后,然后就是“同构原则”,即动植物和人一样,也是灵-肉二元的组合。但是,具体来说,亚马逊人存在一个灵魂一元,而身体多元的宇宙观。灵魂一元,是说区别人与人、物种和物种的只是身体,而所有的灵魂都是一致的,确切的说灵魂是可以相互沟通的,是相容的。这就导致了肉体是灵魂的包裹或衣服的说法,即真正造成灵魂之间分别的是肉体的问题,而不是灵魂的差异。之后就是“观点类比原则”,虽然灵魂(神识、心智)一致,但身体不同使得各个物种生存方式、好恶情感不同(也就是habitus不同),所以观点各异,于是不同物种看到的是不同的世界。换言之,我们和动物的世界是有交叠但不同的多重世界。而“文化类比原则”则是动植物在其世界中和人在人类世界中一样,是有文化、社会关系、秩序结构的,所以有“动物是人”这一简化说法。“人类社交关系的普世性”则是人类的社交关系可以跨出人类世界,和动植物缔结各种和人一样的社交关系,如友谊、世仇、姻亲、交换等等。据说有一个顺序颠倒的创世神话,即先有人,后来人丧失了人形和人性,而成为了别的物种。

接着杨德睿教授分析了Philippe DescolaanimismDescola认为人看待自身与其他物种关系有四种模态,即一个本体论矩阵(ontology matrix)。矩阵分类的二维表现为Interiority(内在性)和physicalities(物理性),相似/相异。

 

Interiority相似

Interiority相异

Physicalities相似

Totemism图腾宗教

Naturalism自然主义(科学)

Physicalities相异

Animism泛灵宗教

Analogism类比论

Amazonian的本体论主要是泛灵论的,即Interiority相似,Physicalities相异,它是一套将人性/文化/社会能力赋予其他物种的倾向。图腾宗教与之相反,是倾向于用自然物种的差异来理解人的社会差异。自然主义倾向认为人跟动植物等的身体是一致的,差别在于人是万物之灵,只有人有灵魂。而类比论,有些类似于Perspectivism,使得各个物种成为一个孤岛。

接着杨德睿教授又分析了de Castro1998年发表的论文“Cosmological Deixis and Amerindian Perspectivism”中提出的Perspectivismde Castro坚持认为Perspectivism与文化相对主义是想反的,是超出“相对主义vs.普遍主义”这一对立之外的思路。相对主义假定自然唯一,而文化多样(multiculturalism);而Perspectivism认为文化(灵魂)唯一,自然(肉体)分殊(multinaturalism)。也就是说文化相对主义假定客观世界唯一,但它的representation是主观分歧的、局部的,但是multinaturalism认为世间只有一个representation,客观分歧接近于极端。杨德睿教授批判了de CastroPerspectivism,认为他有曲解民族志以支持自己的形而上玄想的重大嫌疑,并且将representationperspectivism区分的做法也站不住脚,另外其multinaturalism无法成立。所谓的Perspectivism是企图把过去限制在人类不同族群文化间的相对主义,扩大到人类与动物种群之间而已。

杨德睿教授继续讨论身体,认为印第安人的animism实际上是基于“灵魂-身、形-血肉”的三元论而非灵-肉二元论。紧接着,杨德睿教授将视野拉回中国民间宗教中的“灵魂-身、形-血肉”的三元论,重点讨论了中国民间宗教中存在的“形(身)神(灵魂)相依论”。 “形神相依”论与de CastroPerspectivism相同之处都认为万物皆有灵,身-形不同必然相异于perspective的分歧,不过“形神相依”论又认为身形不同只会导致perspective的分歧,而是会导致灵魂的差异。而“形神相依”论与animism相比,都认为灵魂确实有普遍共通性,所以跨物种的交往是可能的,不过“形神相依”论又认为物种身形/灵魂的差异,使得跨物种沟通需要特殊的技能和策略。因之,“形神相依”论中,形比神更具有核心地位,或者说形是基础,它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脱离substance而存在,因此灵可以没有血肉物质,但必须有形。杨德睿教授结合自己的田野经历,举出了一些证据,比如民间对造像、画像的热衷;佛像装藏仪式;画龙点睛故事;河北无极县“仙人”大眼君所说的玉皇大帝和秦始皇事件等等。最后,杨德睿教授以进一步的推想结束了此次讲座,即也许可以从改变身/形下手来改变神魂,不过Orthopraxy要比orthodoxy更为重要,即身、形符合规范是第一位的,言与思(神魂的表现)可以暂且妥协。

复旦大学纳日碧力戈教授和上海大学张亦农教授回应了杨德瑞教授的讲座。纳日碧力戈教授从语言的角度,比较了中西语言的差异,中国汉字“看(形)比听重要”,而索绪尔主张的却是一种声音中心主义,而结合杨德瑞教授的讲座,要把中国的事情讲清楚需要从形入手。张亦农教授则认为杨德瑞教授通过分析Philippe Descolade Castro的相关研究而又能和中国民间宗教相结合令他很受启发,张老师提到易县后山奶奶庙,指出这样一个听起来很不严肃的东西其背后却展示了太多的需要我们思考的内容。

 


供稿|社会发展学院   编审|史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