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人工智能技术与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问题研究”开题论证会召开

发布时间:2020-10-28浏览次数:933

为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对劳动就业的影响,20201024日,由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王林辉教授主持的2020年度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人工智能技术与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问题研究”开题论证会在我校中山北路校区成功召开,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南京财经大学、黑龙江大学、吉林农业大学等高校的30余名专家学者参与课题论证。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人工智能技术与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问题研究”开题论证会成功召开

论证会开幕式由华东师范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吴瑞君教授主持,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王宏舟致辞。首先,吴院长代表学校向支持我校人文社科工作的校内外与会专家表示感谢,同时对王林辉教授团队成功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表示祝贺。王宏舟副书记指出人工智能作为一种新型技术,可渗透和辐射社会各个领域,与历次技术革命相比,人工智能的岗位创造和替代效应更大,影响国家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宏观经济目标。希望各位专家为项目研究贡献智慧,强调项目组成员要虚心汲取专家意见,高质量地完成项目任务,并表示学校会全力以赴地给予支持,也希望项目以人工智能为切入点,在学科研究、方法和创新上更好地结合,将第四次工业化浪潮的核心技术理念转化成理论研究的新方法。

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王宏舟致辞

华东师范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吴瑞君教授主持

专家论证环节由原吉林财经大学校长、吉林大学经济学院宋冬林教授主持。宋冬林教授对首席专家王林辉教授表示祝贺,高度肯定了项目的研究价值,认为该项目充分阐释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为促进更充分与更高质量就业提供新思路,鼓励各位专家提出宝贵意见。

专家组组长宋冬林教授主持

项目首席专家王林辉教授从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内容、研究创新和研究预期目标四个方面进行开题汇报。在人工智能技术日益广泛应用的背景下,项目将从微观、中观和宏观多重视角,运用数理推导、实证分析、数值模拟、弹性分析等方法,聚焦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就业替代效应、岗位创造效应、生产率效应、产业波及效应、收入分配效应等核心问题,结合中国情境分析人工智能技术对就业的影响,为相关部门制定人工智能技术进步和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方面的政策提供决策参考。

首席专家王林辉教授进行开题报告

与会专家听取王林辉教授的报告后,在肯定项目研究价值的同时,对项目的核心问题、研究方法与研究设计等部分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拓展了项目组的研究思路。华东师范大学统计交叉科学研究院院长,周勇教授建议对人工智能技术与传统科技创新做出区分,甄别人工智能技术种类,关注人工智能对低端劳动力的就业和劳动强度的影响。

华东师范大学统计交叉科学研究院院长周勇教授发言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陈杰教授表示应梳理好理论方法与实证方法的关系,强调在定量分析的同时,从定性分析中挖掘信息,以做出更好的政策报告,建议从局部的典型产业展开研究,推广到全局,注重多学科研究方法的融合。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院长,杜德斌教授指出人工智能是新的技术革命,会导致劳动力的转移与社会的转型,应重点强调人工智能技术对社会转型的影响,将人工智能催生的新产业纳入研究范畴,关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背景下中国的教育问题。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院长杜德斌教授发言

华东师范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冯学钢教授建议关注产业分工引发的就业结构重构,关注消费者与生产者功能融合产生的新供应链条,并建议对企业进行社会性调研。上海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邵帅教授表示项目组成员在理论模型、研究方法和政策制定等方面面临很大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余泳泽教授指出应清晰界定人工智能技术和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概念,处理好充分就业和高质量就业的关系,并考虑人工智能技术对不同行业和不同地区冲击的差异性。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院长马铁驹教授认为人工智能技术本身和对未来就业的影响均具有很大不确定性,应关注教育体系对失业人员的社会保障与再就业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此外,参会的其他教授和课题组成员也踊跃发言。

最后,王林辉教授代表项目组,感谢各位领导和专家的鼓励与指导,表示课题组会虚心汲取各位专家的建议,高效高质量地完成项目任务。


供稿|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人工智能技术与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问题研究”课题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