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场校级学术讲座:岛村恭则教授谈“何谓‘民俗学视角’——以狄奥尼索斯与Vernacular为中心”

发布时间:2019-11-01浏览次数:384

2019年10月25日下午,日本关西学院大学民俗学教授、世界民俗学研究中心岛村恭则先生应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研究所之邀在闵行校区法商北楼525室,分享了一场题为“何谓民俗学视角——以狄奥尼索斯与Vernacular为中心”的学术讲座。讲座由民俗学研究所所长徐赣丽教授主持,民俗学研究所中村贵老师、游红霞博士后以及校内外硕博研究生、本科生等四十多人共同参加了这场讲座。

岛村恭则教授谈“何谓‘民俗学视角’——以狄奥尼索斯与Vernacular为中心”

讲座引发热烈讨论

首先,岛村教授从日常生活世界与民俗学的角度,详细梳理了中国民俗学与“生活世界”,德国民俗学与“日常”的相关研究,通过回答民俗学究竟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可以回答何为日常生活研究的特质。他从民俗学的视角探索日常生活的理论框架,详细介绍了民俗学的诞生,发展和定义。他指出民俗学并不是漫无目的接近日常生活世界,而是将视角放在作为霸权,普遍,主流,中心的社会相位不同的维度上,从而使“作为霸权,普遍,主流,中心的社会位面”为基准而形成的知识体系相对比,并形成超越性知识。

紧接着,他谈到为了把握民俗学走向日常生活世界时的研究对象,可以提出Vernacular这一概念。此前的民俗学中,基于“Volkskunde”“Folklore”“Traditions Populaires”“民间传承”“民俗”等概括性的词语,主要倾向于研究农村社会传承下来的民间歌谣、民间文学、民间艺能、民间工艺等。进入21世纪以后,开始出现新的动向,要把民俗学研究对象的名称从Folklore改为Vernacular。岛村教授在以往Vernacular论的基础上,对作为民俗学学术用语的Vernacular进行新的理论化,并提出Vernacular的具体实例,进一步探讨了Vernacular与民俗学的关系。

讲座后,大家就讲座的内容提出了很多启发性的问题。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所博士生杜嘉诚提出尼采的理论促生了后来德国的民族主义甚至是纳粹的理论形成,而Vernacular这个词又是反权威,反民族主义的,而它又被看做是符合尼采酒神精神的,那么这两种相反的表现形式如何能被一种精神所蕴含?岛村恭则教授、徐赣丽教授、中村贵博士等针对这个问题以及相关的社会文化哲学问题都提出自己的思考。

 这是一场既具专业交流与对话,又有前沿性导向与经验分享的精彩学术讲座。讲座内容有跨度与深度,围绕主题展开的讨论与交流有思辨性,讲座结束后大家的学习热情不减,围绕讲座主题的讨论仍在继续,大家纷纷表示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