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第三届思勉原创奖评审会在华东师范大学风景如画的丽娃河畔举行,来自全国各地及海外的21位文史哲领域著名学者,通过公开讨论的方式,对经海选提名、专家推荐、学者票选等环节入围参评的15项成果进行了认真评审,傅璇琮《唐代科举与文学》、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葛兆光《中国思想史》、张世英《哲学导论》、陈来《仁学本体论》等5部作品脱颖而出,荣获第三届思勉原创奖(待公示后生效)。来自传统文史哲学科的五位重量级学者的代表作,在历经了学术共同体的严格评审后,实至名归地列席被誉为国内人文学术界盛事的思勉原创奖。
第三届思勉原创奖评审会现场
思勉原创奖是为纪念我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国学大师、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吕思勉先生,鼓励当代文史哲学者潜心研究、勇于创新,产出国内一流、国际影响的原创性学术精品力作,进一步促进我国人文社会科学事业繁荣发展而设立的文史哲类学术成果奖项,自2011年开始,两年评选一次,已举办两届评选活动,取得了预期的成效,受到了学界的认同与欢迎。
青年学者在备选作品前
第三届思勉原创奖在前两届坚持全程实名制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发挥“学术共同体”的作用,在以往由21名专家个人推荐参评成果的基础上,增加了学术共同体“海选”和“海检”的环节:在全国文史哲三个学科门类中邀请300位学者,每人海选5项成果,取3票以上(含3票)的成果,形成“海选提名入围成果榜”;在全国文史哲三个学科门类中邀请30位专家,每人推荐1-2项成果,其中必须有1项成果来自于“海选提名入围成果榜”;在全国文史哲三个学科门类中邀请300位学者对专家推荐的结果进行票选,每人选1-5项成果,取文史哲三个学科前5名者进入本届参评成果。这一改变从制度层面上使推荐过程和结果,经受了学术共同体的检验,克服了学者个人视野的局限,使推荐程序进一步凸显了“思勉原创奖”的评奖宗旨。这也是国内学术评奖机制的首创,既保证了入选作品的普遍性和代表性,能够涵盖中国人文学术界的各种学术成果,同时又保证了入选成果的精品性,而这恰恰也是这项原本属于华东师大的学术奖项被教育部接纳并认可的重要因素之一。
确定参评成果后,每项作品在全国邀请100名同学科学者实名填写问卷,调查成果在同行中的知名度和认可度;同时每项成果由5位同学科专家分别审读并给出独立评判,反映该成果在专家心目中的创新程度。28日的现场评审会,评审专家在参考之前海选、推荐、票选情况,问卷测评结果,以及审读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审读原著,公开讨论,并独立实名评判给分,按照得分高低排名产生获奖提名作品,提名作品经评审委员会实名投票超过三分之二者,最终成为获奖成果。
评审预备会领导专家合影
据了解,获得第一届、第二届原创奖的有著名学者田余庆、项楚、裘锡圭、杨国荣、李泽厚、阎步克、张涌泉、罗宗强等,思勉原创奖在学术界的地位与影响力由此可见一斑。本届获奖作品和作者名单在微信一经传播,就有重要学术期刊编辑、媒体文化记者和学者第一时间表达极为认同之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