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进学科交叉融合,提升以问题为导向的跨学科研究水平,营造浓厚的学科交叉研究氛围,为专家学者提供高质量的跨学科交流平台,催生优秀成果和新的学术增长点,推动卓越学术,2025年10月10日,由华东师范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院与科技处、图书馆联合主办,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上海高校一类智库上海城市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联合承办的华东师范大学文理跨学科系列论坛-青年学者跨学科论坛(第40期),在普陀校区地理馆301会议室成功举办。此次论坛由上海城市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华东师大哲学社会科学跨学科创新团队首席专家曹贤忠教授主持。

本次论坛以“AI驱动城市群绿色协同发展”为主题。会议邀请到华东师大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主任曾刚教授、华东师大上海智能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江波教授、华东师大数据学院徐辰教授、华东师大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刘敏教授、华东师大地理科学学院张红副教授、华东师大城市发展研究院易臻真副教授、华东师大公共管理学院叶志鹏副教授、华东师大城市发展研究院石庆玲副教授、朱贻文副教授、蔡文博副教授等近30位师生参加了本次论坛。

开幕式上,曾刚院长对与会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介绍了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的发展历程和本次研讨会的召开背景,对曹贤忠教授带领的跨学科创新团队满怀信心。

主题报告环节,与会专家围绕报告主题从多个维度做了主旨发言。
曹贤忠教授在“AI产学研合作与城市群绿色协同发展”报告中介绍了创新团队建设的战略需求与理论背景、团总体思路与目标,强调团队以人工智能大模型、产学研合作创新和城市群协同发展三者融合为特色,指出团队未来聚焦三大主攻方向:AI产学研合作网络模拟与预测、城市群绿色协同发展模式与路径、AI产学研合作驱动城市群绿色协同发展过程、机理与效应。

江波教授围绕“跨学科项目式智能学习平台”,聚焦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剖析了开展跨学科教学的重要意义,隆重介绍了团队开发AI支持的“教学评一体化”智能教学平台——意海·Innohub。

徐辰教授以“面向人工智能的数据管理”为题,从人工智能的起源、到人工智能与数据管理的关系做了精彩发言,他指出人工智能时代要秉承“让数据好用,把数据用好”原则,数据已成为第五生产要素,是新的能源动力,也是人工智能发挥作用的基石,而数据管理技术则能促进人工智能降本增效。

刘敏教授在“从扩张到提质:长三角城市绿度与热环境长期演变中的互动关系及梯度分异”报告中,深入剖析了长三角地区城市绿度和城市热环境的时空演变、以及绿度与热环境演变二者互动关系。

张红副教授围绕城市空间复杂性的分形、叙事与知识进化,刻画了城市道路网分形与异速生长、以及城市技术分与演化图谱,系统揭示了城市场所感知与情感计算。

易臻真副教授以长三角为样本,刻画数字劳动画像,锁定不确定性风险热点,并从算法管理、平台竞争、地方政策与产业结构等维度解析其作用机制,进而提出可复制、可推广的组合式治理方案。

叶志鹏副教授在“人工智能时代区域合作的横向政府间关系新形态”报告中指出,面对当代中国横向政府间关系的主导形态及其转型难题,人工智能赋能地方政府间区域合作,可实现“精准联结”。

石庆玲副教授从环保考核晋升激励视角,运用双重差分法和断点回归的研究方法,刻画了政府行为与城市空气污染治理的关联,她表示应以“中央环保督察”为重要抓手,建立健全环保“督政组合拳”,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走符合中国国情的绿色发展之路。

朱贻文副教授聚焦数字时代下的产业集群研究范式转型研究,重点剖析了三大实地调研案例,强调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在产业集群研究中的重要性,并系统分析了人工智能时代下“文本即数据”的趋势,从研究范式上,应超越定量与定性之争。

蔡文博副教授基于生态价值提升,融合了国内外生态系统服务供-需-流模拟系统和评估方法、长三角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供需耦合和空间关联研究成果,探究了上海城市土地多功能性再自然化空间路径。

最后,曹贤忠教授做会议总结表示,“AI驱动城市群绿色协同发展创新团队”首次学术沙龙取得了圆满成功,期待大家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加强合作交流,未来持续共同为人工智能时代的城市群绿色协同发展相关研究贡献力量,充分彰显学科交叉融合的魅力,创造更多高质量的学术研究成果!

